中国近代史

1 中国人在海参崴

中国人在海参崴

中国人在海参崴的最大“恶行”是他们突然离开该地,这比战争还糟糕,可能导致死亡。从1870年到1938年,有一群默默繁荣的中国人居住在俄罗斯远东的海参崴这个重要城市。然而,在苏联大清洗运动期间,该地区的30多万中国人遭受了命运和财产上的打击。 [俄]聂丽•米兹/[俄]德米特里•安洽 2023-04-06 14:44:43
1 两访中国茶乡

两访中国茶乡

AfterthefirstOpiumWar,BritishbotanistRobertFortunemademultipletripstoChinatocollectplantresources,includingteaplants.Hel [英]罗伯特·福琼(RobertFortune) 2023-04-06 14:37:20
1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

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1895-1949)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华民国,本书不采用直线叙述方式,而是通过专题章节的形式,深度阐发中国转型这一中心主题,并将它们综合起来,编织成整体的叙述。尽管本书按时间先后顺序推进,但是每一部的各章都用一种更为聚焦的方式考察那几十年中的特定方面:政治、社会 沙培德(PeterZarrow) 2023-04-06 14:20:31
1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下)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下)

晚近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时段,包含多重方面的内容,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它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因其与现实密切关联,引起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代史研究一向是中国史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自1 王健朗/黄克武/王建朗/王奇生/黄道炫/汪朝光/金以林/杨奎松/步平/唐启华 2023-04-06 14:14:15
1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大学史学研究生系列教材》以学术理念和方法,处理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史料学教材的书写。从历史认识的过去性和史料概念的开放性出发,重认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强调史料学不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方法论,包括史料的查找、整理 曹天忠 2023-04-06 14:04:34
1 近代中国的私塾与学堂之争

近代中国的私塾与学堂之争

晚近国人的教育观已经深刻地受到外来思想的改造。这种改造对于传统私塾和新式学校都产生了简单化的评判倾向。人们往往会将这两种教育方式看做是落后与进步、野蛮与文明之间的斗争。在科举停废之前,旧式民间学塾曾经在社会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清末至 左松涛 2023-04-06 13:34:13
1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科举道路培养了近代从事西式外交的官员。然而,这是一个全新的职业,他们如何适应外交工作?另外,我们如何理解清朝外交机构的运作方式和特点?本文通过研究清代档案中的总理衙门、外务部和驻外官员的履历资料来探讨相关问题。我们关注这些外交官员的出身、选 李文杰 2023-04-06 13:32:58
1 太平天国运动与现代中国

太平天国运动与现代中国

该书由日本学者小岛晋治发表的12篇论著组成。内容包括:太平天国与现代中国、拜上帝教-太平天国的母体、拜上帝会与客家人的关系、太平天国的举兵经过与年代、初期太平天国10名战士的供述书、太平天国运动的特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民间宗教、民 小岛晋治 2023-04-06 13:27:42
1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本书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讲述了近百年中国的变迁和人物故事。本书不是枯燥的考据和史料堆砌,而是展现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书中以中国的近代化为主线,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 蒋廷黻 2023-04-06 13:21:09
1 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

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

在晚清民初时期的思想、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然而我们却缺乏对本土角度下的相关变化的探讨,更鲜有跟随地方变化去梳理国家方面的变迁。即便有此类研究,也往往都是以动乱时期的材料与状态为起点,对不动荡时期的情况了解甚少。不过,佐 佐藤仁史 2023-04-06 13:04:23
1 重读近代史

重读近代史

1936年,朱维铮出生于江苏无锡。他于1955年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就读,并在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他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和博士生导师。他于2006年获得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朱维铮 2023-04-06 13:03:32
1 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是陳恭祿所著,集傳統史家功夫與西方新史學方法於一身的誠摯史著,以中國政治演變為軸心,政治史為經,事件史為緯。此書成為中國近代史研究興起時的代表品,於1930年代一紙風行,被譽為民國時期關於中國近代史的最高學術水準著作,入選大學 陈恭禄 2023-04-06 1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