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认知力:关于图像的100种角度

1 江户艺术论

江户艺术论

日本文豪永井荷风的美学代表作,可以让读者梦回江户,在浮世绘中发掘出东洋人独具的悲哀之美。这本书是理解浮世绘、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经典,深受周作人再三称赏,并被李长声、刘柠、潘力、苏枕书、止庵等知名学者推荐。《江户艺术论》收录了永井荷风关于浮世 [日]永井荷风 2023-04-09 14:27:47
1 艺术与宇宙技术

艺术与宇宙技术

《递归与偶然》续篇,提炼道家思想中的山水逻辑,重启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之思,回应海德格尔西方哲学终结论。【编辑推荐】●从中国道家思想中提炼出与西方悲剧逻辑相反的山水逻辑,以解答哲学与艺术在人工智能时代有何在技术时代的观念局面中,重启哲学与艺术 许煜 2023-04-09 14:23:27
1 如何成为艺术家

如何成为艺术家

"永远不要感到害怕。艺术不过是一个容器,让你可以把自己倒进去。开始工作吧!"——杰里·萨尔茨☆普利策奖文艺批评奖得主、资深艺评人杰里·萨尔茨,写给所有人的创作生存指南。这本书提供了63条从艺指导和12项实操练习,解决了所有职业/业余的准艺术 [美]杰里·萨尔茨(JerrySaltz) 2023-04-09 14:19:28
1 优雅的辩论:关于15个社会热点问题的激辩

优雅的辩论:关于15个社会热点问题的激辩

本书探讨了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包括堕胎、死刑、安乐死、同性婚姻、移民、毒品合法化等等。这些问题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争议,但是作者沃勒以引人入胜的文字将多方观点和盘托出,逐渐带领读者以优雅适宜的心态去倾听各方观点,避免把辩论会变成谩骂。在辩论中, [美]布鲁斯·N·沃勒 2023-04-09 13:46:58
1 $2.00aDay

$2.00aDay

ArevelatoryaccountofpovertyinAmericasodeepthatwe,asacountry,don’tthinkitexists.JessicaCompton’sfamilyoffourwouldhavenoca KathrynJ.Edin/H.LukeShaefer 2023-04-09 13:39:30
1 读库2004

读库2004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摄制组在2017年1月24日至28日以及2018年7月22日至30日两次跟随作家阿来返回其故乡阿坝嘉绒藏区,导演张同道与阿来边走边谈,完成了一次关于故乡与记忆的回望。这两次访谈的整理稿被命名为《阿来和他的嘉绒藏区》,同时 张立宪主编 2023-04-09 09:52:35
1 读库2005

读库2005

近十年来,主流媒体对互联网的批判几乎从未停止。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对科技和道德关系的讨论更加引发热议。互联网承载了人类的希望,但也暴露出自身的局限。人们期待通过互联网构建的“世界大同”似乎未能实现,反而形成了一层层沟通壁垒;虚假信息的散布削 张立宪主编 2023-04-09 09:44:23
1 读库2006

读库2006

德国作家布克哈德·施皮南在《书情书》中讲述了爱书之人对于纸质书的迷恋。他开篇明言,自己“不想挖空心思去搜罗各种新鲜的理由为纸质书辩护”,而事实上,在神经科学与心理学领域,业已存在大量研究证实了纸质书的种种优点。只是这些并不新鲜的科学结论并未 张立宪主编 2023-04-09 09:36:05
1 读库2106

读库2106

《杨家旧事》是一部由杨苡先生口述,小隐整理的家族往事。杨苡,1919年出生于天津,是1949年后大陆第一个《呼啸山庄》中译本的译者。他的父亲杨毓璋曾是天津中国银行的首任行长,他的兄长是翻译家杨宪益,姐姐杨敏如则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 张立宪主编 2023-04-09 09:27:34
1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

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之一,也是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本书的标题是法国第戎科学院1749年公布的有奖论文竞赛题目。卢梭的这篇文章被评为最佳 卢梭 2023-04-09 07:05:26
1 时而艺术

时而艺术

往事总如烟。古人的世界和我们自己的世界完全不同。我们应该如何使用自己的标准和后见之明来理解他们?当结果还不确定时,人们应该如何看待事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想象力来重建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的书写,同时考虑不确定的因素?在广袤的早期英帝国中,北美有 [美]伯纳德·贝林 2023-04-09 05:37:48
1 大人の文具500選

大人の文具500選

生活中,文具是實用又美好的伴侶,無論是百年經典還是青春回憶,筆、尺、筆記本都見證著書寫文明,豐富著人們的心靈與生活。全球各地的文具蘊藏著歷史、知識、工藝和技術,比如ICO這支來自匈牙利的原子筆,成為了70年代歐洲人的最愛。美國FieldNo LaVie編輯部 2023-04-09 0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