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的谱系

1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第二版)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第二版)

国内一直未有专著探讨社会运动、政治运动及革命的研究,本书填补此空白。本书定义了社会运动与革命,评述了其研究方法,综合论述了西方社会运动和革命理论的演变,并阐述了集体行为及情感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此外,本书提出了研究社会运动的宏观影响因素:变 赵鼎新 2023-05-12 10:03:47
1 清初政治史探微

清初政治史探微

《清初政治史探微》(以下简称《探微》)包括前编和后编两部分。前编是我的博士论文《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以下简称《初探》),其任务是解决八旗制格局之上的国家形态。为此,首先要对八旗制有我自己的界定。在我看来,八旗是满族发展到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特 姚念慈 2023-05-12 09:50:34
1 唐代政治史略稿

唐代政治史略稿

陈寅恪先生是国学领域内的知名学者,其在唐代史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他的代表作之一为《唐代政治史略稿》,这本书对唐代政治演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精心考证和探讨。此书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被认为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里程碑著作。值得一 陈寅恪 2023-05-12 09:44:09
1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抗日战争时期撰写的传世杰作,主要研究中国中古时期的历史。前半部分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多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并回溯到汉魏南北朝时期,形成中古历史的演化变迁脉络。后半部分则对唐代 陈寅恪 2023-05-12 09:37:36
1 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本书是茨威格继《三大师》等作家传记之后创作的历史人物传记的第一部。这些传记的特色便是心理分析。《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在1929年面世,是他开始创作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传记的第一部。他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这一开拓性试验的成功使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2023-05-12 03:27:42
1 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

传播政治经济学手册

对于理解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以及当代媒体与传播而言,传播政治经济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其独特性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它是整体性的,关注经济实践与社会和政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其次,它是历史性的,主张对当代权力转移问题的完全理解,需要扎根于对 [英]格雷厄姆·默多克(GrahamMurdock)/[美]珍妮特·瓦斯科(JanetWasko)/ 2023-05-11 18:30:16
1 教育市场化的边界

教育市场化的边界

市场力量对公共教育的影响是什么?商业思维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誘惑、陷阱还是助推剂?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教育中的市场力量崛起,主要出于对私营市场可以提供更优越条件的思考。然而,在美国的“爱迪生计划”、“知识就是力量”项目、“卓越特许学校 [美]塞缪尔·E.艾布拉姆斯 2023-05-11 08:55:48
1 大胆投资自己

大胆投资自己

学会这46个投资自己的好方法,就能越来越强大!二三十岁的你,也许正在为没有钱而感到不安和烦恼。应该怎样看待金钱?应该把钱和时间花在哪里?松浦弥太郎给出了答案——大胆投资自己。本书提供了46个投资自己的好方法。如何用钱投资自己?如何用时间投资 [日]松浦弥太郎;读客文化出品 2023-05-11 08:30:11
1 扇子與中國文化

扇子與中國文化

本书内容丰富,图片精美,文笔流畅。特别讨论了日本如何通过韩国介绍,使摺扇在中国文人生活中广泛流行;又介绍了摺扇如何在中国为中心,传入欧洲,并普遍发展于17、18世纪的上流社会。从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和欧洲摺扇的发展历程,表现匠心独运,既是 莊申/庄申 2023-05-11 07:16:35
1 中國文化的展望

中國文化的展望

殷海光(1919~1969)出生于湖北黄冈。他早年在西南联大哲学系和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求学,于1949年移居台湾,并且先后担任过《中央日报》和《自由中国》的主笔,还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殷海光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台湾最具影响力 殷海光 2023-05-11 06:27:17
1 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一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宗教研究系教授柯嘉豪所撰,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地位。该书详细探究了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包括影响中国建筑、衣着、家具以及饮食。在此之前,西方学者们在撰写中国通史时鲜有强调佛教对物质文化的影 【美】柯嘉豪著 2023-05-11 05:53:23
1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的作者,基于多年来对中国建筑的梳理和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文化上的诠释。通过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人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建筑,更生动地欣赏其中包容生活的空间。通过建筑和文化的相互交织,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建筑所具有的 汉宝德 2023-05-11 00: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