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代的社会与文化

1 社会网络分析手册(上)

社会网络分析手册(上)

约翰·斯科特(JohnScott)是普利茅斯大学社会学教授和科研副校长,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他积极参与英国社会学会的活动,曾担任秘书、财务主管、分会主席和会长等多种职位。他的近期著作包括:《社会世界的概念化》(Conc 约翰·斯科特(JohnScott) 2023-04-10 12:30:26
1 美国社会科学的起源

美国社会科学的起源

本书将美国的社会科学话语置于美国文化、政治与制度语境中。它深入分析了自美国重建时期至经济大萧条前夕所塑造的美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基本意识形态假设:美国例外论。例外论观点认为,美国基于其共和政府和广泛的经济机遇而在世界历史中占据特殊地位,可以 [美]多萝西·罗斯 2023-04-10 12:18:28
1 文化亲昵

文化亲昵

近些年来,人类学对国家和民族主义的研究兴趣有所涌现。过去,大部分人类学学者都避免研究国家,将其视作具有侵略性和敌意的存在;而对于民族主义,则往往被视作能够过度表达本质主义和概念物化倾向的尴尬话题。但现在,人类学家们开始把兴趣转向对国家工作人 [美]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2023-04-10 12:17:16
1 教育治理的社会逻辑:木丰中学“控辍保学”的个案研究

教育治理的社会逻辑:木丰中学“控辍保学”的个案研究

本书以云南芒市一所傣族中学实施“控辍保学、三级联动”责任制为中心,研究了针对辍学展开的治理的社会实践逻辑。作者从针对一个具体个案的辍学治理入手,反思了辍学的普遍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解释辍学现象,以及为什么要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通过 沈洪成 2023-04-10 12:11:46
1 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

本书收录了斯科姆斯18篇经典论文,集中反映了作者运用演化博弈论研究社会动态演化过程的开创性贡献。作者通过囚徒困境博弈、多人猎鹿博弈等基准模型,刻画了社会个体间的互动。将文化演化与个人学习的自适应动力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理论,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个 [美]布赖恩·斯科姆斯 2023-04-10 12:04:46
1 重新设计社会科学研究

重新设计社会科学研究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工具书。QCA方法开创者拉金几十年方法突破研究的集大成,是深入理解和学习QCA的必备书。QCA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结合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划分。QCA方法适用范 [美]查尔斯C.拉金(CharlesC.Ragin) 2023-04-10 11:55:54
1 计算社会科学

计算社会科学

克劳迪奥•乔菲-雷维利亚,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计算社会科学系的创始人和前任系主任,也是梅森社会复杂性中心的创建人和现任主任。他拥有两个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的博士学位,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应用于复杂的人类和社会系统的定量、数学和模拟模型方面。其主讲 克劳迪奥•乔菲-雷维利亚(ClaudioCioffi-Revilla) 2023-04-10 11:38:58
1 探寻一个好社会

探寻一个好社会

生命和乡土结合在一起,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费孝通说,自己一辈子只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农村”,另一篇是关于“民族”。本书以闲适的书话体重述费先生的心路、学路、思路和书路。这种书话体既发挥出真性情、真见识、真故事的自由精神,也呈现出重回历 张冠生 2023-04-10 09:45:18
1 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以同名传记电影大量采访素材为基础,将百万字录音稿系统整编。同时,辅以百余张高清剧照、手稿信札,补充了因影片时长所限无法展现的更多内容。这样可以立体展现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对应 行人文化/活字文化编著 2023-04-10 05:43:48
1 文化不是味精

文化不是味精

这是阿城先生全新的作品,其中收录的文章都是阿城先生亲自选定的。其中许多篇目都是阿城先生独家提供的,从未出现在国内的报刊或网络上。体例的编订也是由阿城先生亲自完成的。这是一本散文随笔集,它分为文化、电影、绘画与摄影、音乐以及人物等部分。谈及的 阿城 2023-04-10 04:29:21
1 文化商人

文化商人

约翰·汤普森是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和传媒研究专家。他的新书对金融危机、数字革命对出版产业的冲击以及出版业在转型趋势中的生存状态进行了透析。20世纪以来,图书出版的方法和实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在21世纪初。出版商不得不改变一贯的做法,重新思 约翰·B.汤普森 2023-04-10 04:25:25
1 明清思想与文化

明清思想与文化

本书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的纪念论文集。共收录近史所学者的11篇学术论文,出版时间跨越了三十余年,从1972年到2006年。该书分为两部。第一部包含4篇论文,主要与生命实践、历史书写与历史建构的主题相关。第二部包含7篇 吕妙芬主编 2023-04-10 0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