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兴起

1 基督山伯爵(上下)

基督山伯爵(上下)

大仲马是19世纪法国的一位积极浪漫主义作家。他的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其父亚历山大与黑奴结合生下,受洗时改用母姓仲马。法国大革命后,亚历山大·仲马成为共和政府将军,终身信奉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和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大仲马 2023-04-17 01:09:24
1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

基督山伯爵(上下册)

法国著名通俗历史小说家大仲马(1802-1870)的代表作是《基督山伯爵》。船长堂泰斯受法老大副堂委托,将信件送给拿破仑党人后,却被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陷害,最终被打死并投入监狱。他的狱友是一位法里亚神甫,传授给他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告诉他在基 大仲马 2023-04-16 11:16:59
1 蒙古帝国的兴起及其遗产

蒙古帝国的兴起及其遗产

本书讲述了公元1221年十字军胜利后欧洲的欢欣鼓舞,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仅仅二十年后,由成吉思汗组织的蒙古部落侵略中东,摧毁了许多城市,向西方扩散了恐怖。《蒙古帝国的兴起和遗产》是一部学识渊博且文采卓越的作品,它描述了蒙古人民不可思议的崛起, (德)迈克尔·普劳丁(MichaelPrawdin) 2023-04-12 19:24:42
1 第三帝国的兴亡(增订版)

第三帝国的兴亡(增订版)

1933年到1945年的“第三帝国”纳粹德国,兴起迅猛,覆亡更是急速。威廉·夏伊勒从1925年开始观察纳粹活动,以亲身经历和采访手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缴获的大量秘密文件、军事命令、私人日记以及纽伦堡审判席上的供词和证言等为基础,全景式描绘希 [美]威廉·夏伊勒 2023-04-11 21:08:51
1 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

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

《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是保罗·M.肯尼迪的代表作,首部将英德关系作者还考察了两国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因素。肯尼迪历时十年,遍访英德两国的六十余家档案馆,使用大量官方和私人档案完成了这部巨著。本书的涵盖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对两国 [英]保罗·M.肯尼迪 2023-04-11 18:25:37
1 美国文明的兴起

美国文明的兴起

本书为美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查尔斯•比尔德和他的夫人所合著,是阐述美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最佳著作之一。上册名为《农业时代》,分析介绍了从美洲殖民地时期至1860年内战爆发前夕的农业情况。下册名为《工业时代》,叙述了内战后工业革命所带 [美]查尔斯·A.比尔德/玛丽·R.比尔德 2023-04-10 03:07:47
1 罗马:一座城市的兴衰史

罗马:一座城市的兴衰史

这是一本畅销三十年的经典读本,解析着三千年的罗马城风云。通过百余幅高清图片,这本书再现了历史的瞬间。罗马曾是整个西方社会与文化的中心。从神话时代到罗马帝国时代,再到西哥特统治、天主教会与世俗权力斗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拿破仑时代、意大利统 [英]克里斯托弗·希伯特 2023-04-10 01:14:42
1 知情权的兴起

知情权的兴起

在美国的国父们的时代,他们并没有支持人民的知情权,政府信息公开、医生向患者坦陈病情、商品标签讲述商品实情、公布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这些都是在我们的时代才逐渐兴起的。而“透明”这一观念则是在20世纪50-70年代由一些锐意改革的政治家、记 [美]迈克尔·舒德森 2023-04-09 06:16:47
1 帝国的兴衰

帝国的兴衰

在迈入“大政治时代”,需要“政治的”智识和思维。大政治时代的核心动力是权力,涉及统治与被治、权威与服从。政治的目标在于一国之内树立秩序,国际之间缔造和平。修昔底德“政治史”与柏拉图“政治哲学”双峰并立,高山仰止。修昔底德与希罗多德精神上一脉 任军锋 2023-04-08 19:32:36
1 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

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

《政治观念史稿》是一部卓越的政治观念史和政治史相结合的著作,全面揭示了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其中,第一卷《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起始于古希腊城邦解体,终于奥古斯丁,主要关注了使徒时期基督教的政治实践和早期教父的人间事业。古希腊世界的“ [美]沃格林 2023-04-08 17:57:28
1 基督的最后诱惑

基督的最后诱惑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传记,而是每一个经历痛苦挣扎的人的自白。它捕捉到了生命中共同的经验。每个人都体验到了神与人之间的斗争,而同时也渴望着二者之间的和解。卡赞扎基斯探究了人类的苦难与诱惑,通过哲学的思考和广博的胸怀,着重描绘了精神和肉体之间的斗争 尼克斯·卡赞扎基斯 2023-04-08 16:46:38
1 漢唐道教的歷史與文獻研究

漢唐道教的歷史與文獻研究

文獻與文本的研究對於道教學者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要解決道教史上許多基礎性問題,仍需提出了對一些道教重要文獻與文本(如《太平經》和《想爾注》)的新看法;對現有的漢魏六朝道教史框架提出了補充和修正意見;闡明了作者近年來對古靈寶經研究的基本立場和 劉屹 2023-04-08 16: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