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到1945年的“第三帝国”纳粹德国,兴起迅猛,覆亡更是急速。威廉·夏伊勒从1925年开始观察纳粹活动,以亲身经历和采访手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缴获的大量秘密文件、军事命令、私人日记以及纽伦堡审判席上的供词和证言等为基础,全景式描绘希特勒德国的历史。
海量历史文献根植于《第三帝国兴亡:纳粹德国史》之中,全方位展示希特勒的个人生活全史、纳粹党兴起的历史渊源和掌权过程、德国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的转折。书中描绘了纳粹德国每一项重大决策以及每一次重要行动的制定过程和行为细节,活灵活现地刻画了戈林、戈培尔、希姆莱和德国军中刺杀希特勒的军官施陶芬贝格等正反面人物,更对人性的各个层面加以揭示和探讨。作者威廉·夏伊勒凭借独特视角的亲身经历、出色文笔的新闻写作,以及深耕素材的深入分析,为这部历史著作注入生动而真实的生命力。
《纽约时报》称之为我们时代的历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休·特雷弗-罗珀,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评价此书记述客观,论断公正,结论无可辩驳。村上春树表示迷上了夏伊勒的《第三帝国兴亡》和《柏林日记》。葛剑雄认为这是一本使他人生转折的书,周雪光观后对国际体系、国家间竞争冲突和合作有了一个纵向认识,对欧洲特别是德国历史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俞敏洪回顾道,这是他上大学读的第一本书,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知远将其视作启蒙书籍之一,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个人经历与历史事件的交融。二月河则称之为使人通宵达旦地读下去的刺激、原味之作。
《第三帝国兴亡》被誉为最畅销的历史类读物之一,同时也是史学通识教育入门读本。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凯里-托马斯非虚构图书奖。董乐山领衔翻译,以教科书级别经典译本亮相。此次修订翻译增加了近200张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对应,全景式展现了历史真实场景。在此基础上,书中还新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地图8张,以拉页装订的形式,深刻了解第三帝国历史全貌。地名和人名也按照通用译法统一,精益求精。印制工艺精良,书名烫红,1828页上下卷采用锁线装订,为读者展现了一本既美观又厚重的大部头。最后,我们不妨引用一句警句:“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威廉•夏伊勒(WilliamL.Shirer,1904—1993)美国作家、记者、历史学家。曾供职于《芝加哥论坛报》、《先驱论坛报》、环球通讯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知名媒体。他曾在欧洲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目睹纳粹德国兴起和衰亡的全过程。战后,夏伊勒结合亲身经历与大量第三帝国原始档案,创作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柏林日记》《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等十余部历史作品。【威廉•夏伊勒主要年表】*1904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925年,21岁的威廉•夏伊勒靠在一艘运牲畜的船上打工来到欧洲,从此一待就是15年。*1925年,成为《芝加哥论坛报》的欧洲特派记者,报道欧洲、近东和印度的事件。在印度成为甘地的好友。*1933年开始报道纳粹德国,包括萨尔区回归德国、莱茵兰军事行动等。*1934—1940年期间在纳粹德国生活、工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