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拥有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2008—2012年),现为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平原荣获多项
陈平原 2023-04-06 15:32:12
1
转向大众
本文《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1872-1912)》探讨了媒体精英在近代中国的生成及其经历的身份和思想转变。在传统士人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中,报人群体逐渐发展为一股与政权相离异的力量。他们从体制内的“清议”转向“抗议”,并使用报刊展
李礼 2023-04-06 13:30:08
1
晚清的媒體圖像與文化出版事業
本书主要关注早期中文报刊(Chineselanguagepress),其中大部分内容涉及《申报》及发行该报的公司,以及近几十年中总观公司经营的美查(ErnestMajor)。《申报館》是现代中文新闻媒体的起源,也是造就上海公共租界(Shan
魯道夫・瓦格納(RudolfG.Wagner) 2023-04-06 00:59:11
1
公众舆论与北洋外交
在巴黎和会中,北洋政府就山东问题展开了讨论,这一事件备受瞩目且引发了争议。除了在国际政治上造成震憾外,还刺激了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引发了深远的五四运动。本书的切入点便是通过探究北洋政府在处理这一事件时与当时公众舆论的互动关系,呈现出有异于以
应俊豪 2023-04-06 00:03:36
1
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现代文学史一般把《新青年》定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但是,鲁迅在《热风·题记》中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被嘲笑《新青年》的人创造的名称,然后“反过来”附加到《新青年》上。本书从名称和实际的差距入手,探究“新文化运动”这个词是何时出现的,由谁提出,
袁一丹 2023-04-05 23:10:31
1
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
不同于上海、天津、广州等口岸都市主要晚清北京的意义更在于新旧共生、士庶交涉、旗汉杂居,传统政教与近代文明相融合。这一文化空间不仅固有政治资源,还在清末的“中西学战”、新旧社会冲突、上下关系变化、中外习俗更替等文化转型过程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
夏晓虹主编 2023-04-05 23:03:35
1
权力与文化
入江昭是哈佛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并且是一位专攻日美关系史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被普利策历史奖提名,并且被认为是哈佛历史经典之一。该书通过文化横切面,重新剖析了日美战争,并挑战了对太平洋战争的传统假设。
[美]入江昭 2023-04-05 21:19:23
1
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
1947年,中研院评选院士。徐中舒先生凭借“用古文字与古器物研究古代文化制度”的重大贡献获得候选人资格。本书以“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为题,选取徐先生在古器物方面的经典文章,重新编排成一册,纳入“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徐中舒 2023-04-05 14:50:09
1
曾国历史与文化
方勤,1969年10月生,历史学博士,是研究员。他先后在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获得学位。自2013年5月以来,他一直担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和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同时,他还是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和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的
方勤 2023-04-05 14:09:07
1
罗尔斯:生平与正义理论
这本书是一个介绍并评论当代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生平和正义理论的著作。本书作者博格是一个罗尔斯的学生,他对罗尔斯进行了专访,提供了关于其生平事迹的第一手资料。本书涵盖了从基本结构、正义的不同层次标准、全面、系统地评述了罗尔斯的正义
涛慕思·博格(ThomasPogge) 2023-04-05 13:19:23
1
当代自由主义理论
《当代自由主义理论》是一本概述自由主义关键原则的书籍,介绍了霍布斯、洛克、康德、罗尔斯以及其他当代理论和争鸣。其最近的核心争议是关于公共理性观念,书中介绍了并探讨了公共理性的七个主流理论。这些理论包括多元主义、新哈贝马斯主义、实用主义、协商
(美)杰拉德·高斯(GeraldGaus) 2023-04-05 12:48:49
1
黑白花意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的万物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加有魅力。她的美丽与神奇往往让我们惊叹不已,让我们赞美。我们可以使用相机来记录大自然的美丽,但这样做似乎少了一些乐趣。其实,记录大自然的美并不一定要使用相机,我们同样可以使用画笔,以绘画的方式
爱林文化 2023-04-04 19: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