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她,可我不理解她为何要选择如此艰难的人生。我的女儿为何不惜置身被嫌恶、被敌视的境地?
这不仅是关于女儿,也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这是关于母女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输赢的理解之战。这也关乎“各式各样”的我们母亲对“正常”期待,而女儿对“自由”期待。母亲往往视女儿为自己人生的延伸,但女儿再也不想像妈妈那样活着。
“那个在我的血肉中诞生的孩子,为何成了离我最远、无法了解的人?”母亲独白着,唤起了身为女儿的我们所经历过的共同恐惧,以及仍在等待的理解。女儿叛逆地反问,“妈难道不能接受我本来的样子吗?你不是说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吗?跟别人不一样,不代表是坏事吗?这不都是妈说过的话吗?为什么这些话在我身上就变成了例外!”这个普通母亲的独白,引起了身为女儿的我们对整个社会“厌女”叙事的反思。
本书献给所有的“坏女儿”,和那些挣扎着想理解的好母亲。这是在《82年生的金智英》之后最受瞩目的东亚女性书写,也是申东晔文学奖获奖作品。韩国四大主流媒体都竞相推荐这部作品,继《82年生的金智英》之后,再次掀起了韩国女性文学阅读与讨论的新热潮。
韩国三大网络书店YES24评选本书为“文学作家选定的年度作品”,并将其列为“文学热销榜年度之书”。韩国最大连锁书店“保教文库”也将其列为“年度推荐作家”。
本书从性别论议题到职场议题,从被抛弃的老人到被榨干的底层劳动者,以小人物视角揭露了被资本与偏见支配的东亚社会,以及我们所有人身处其中的现实。故事涵盖三代女性,她们以各自的方式面对衰老、病痛与孤独,撕破东亚传统家庭的虚假温情,实现了打破血缘关系的女性互助。
家庭并不能拯救孤独,爱与理解才能。本书展现了一幅燃烧母亲的自画像,一段父权制家庭的悼词,以及一个跨越时空的女性互爱互助的接纳史。她们是蒙受不公的同事争取权益的勇敢女儿,也有为国际难民儿童事业付出全部青春的独立女性,在老去后成为社会的弃品。无论身处哪个世代,女性依然尝遍偏见、旧俗和“正常”“完整”带来的苦难。但她们都有面向危险的勇气和承担各自选择后果的坚韧。
本书可能是东亚文学中第一次从孤独母亲的角度,书写“性少数派”的女儿,突破了“酷儿”和“女性主义”的标签,成为了一部挑战传统与界限的杰作。插图部分由新锐插画师目垂手绘,借助知名设计师汐和的巧手,整体视觉令人叹为观止。母亲的掌心,亦是女儿的肌体,由内而外,都是呼吸着的女性血肉。
金惠珍1983年生于韩国大邱。2013年,凭借长篇小说《中央站》获第5届“中央长篇小说文学奖”。2018年,凭借《关于女儿》获第36届“申东晔文学奖”,该作也成为了继《82年生的金智英》之后最受关注的韩国女性小说。2020年,再次以《9号的工作》(简中版待出)获得第28届“大山文学奖”。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这本书的文笔也相当不错,金惠珍能够捕捉那些抽象且细微的情感,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绘——当它们在你的心里逐渐累积,眼泪也会随之而决堤。母亲想要将备受折磨的珍从养老院中合法地调离,却被通知只有亲属才能这么做。...
促使我想要写下些什么的,是书里太多的金句,到了一定年纪才能感同身受痛彻心扉的那种文字。“孩子永远不会回到父母期待的位置上”“活久了,都一样”“那个曾经将妈妈作为全部,以妈妈的标准行动,当妈妈说你错了,就立即会回到妈妈认为正确位置上的孩子”,终将一去不复返。...
即便作者采用“我”做人称代词,本人——另一位离经叛道的女儿也很难共情与代入。入不敷出、同生活搏斗、工作不稳定的流浪讲师,三十岁,还困窘到需要女友(伴侣)和母亲接济房租和生活费。一方面思想观念与母亲大相径庭,想要活出自我、自强自立甚至改变世界(社会)。...
要强行改变一个人相信了六十多年的观念,那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如果强行让母亲马上接受理解女儿和她的同x伴侣的生活方式,整个故事就会变得虚伪。然而这部作品中的“母亲”却矛盾了起来,不再只有单薄的一个特质,她成了一个鲜活的、矛盾的人。...
说实话一开始读《远山淡影》我感受到的是母亲的冷漠,可是读到最后却感觉到的是沉重的爱和愧疚。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最后的“导读”写的非常好,可以说是直接爽快的过头了哈哈哈(褒义):“女性被配置在具有必需性但又被排挤的位置上”,并且把导读放在最后真的非常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