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棣是明清史專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他的《明清社會史論》被譽為他最重要的經典鉅著。
二十世紀五、六〇年代,何炳棣專注於探討明、清兩朝帝制中國的人口問題、社會結構及階層間的上下流動。他運用了近百種明、清兩代的進士登科錄、進士三代履歷、進士同年齒錄和晚清若干舉人和特種貢生的三代履歷等鮮為人注意的科舉史料,總共分析了進士及舉貢共約四萬個案例。此外,他也運用政府律令、方志、傳記、家譜、社會小說和觀察當代社會與家庭事務的著作等眾多史料。這批量化的統計資料構成了《明清社會史論》的經線,有系統地呈現明清兩代間,初階、中階和高階舉業所造成的社會流動。
何炳棣發現,在初階、中階和高階舉業中,祖上三代為布衣出身的比例很高,甚至高達百分之四十以上。因此,他認為明清時期中國具有高度的社會流動性,遠遠超過英國十八世紀的情形。另一方面,何炳棣在《明清社會史論》一書裡也討論了清代晚期所廣泛施行的捐納制度對社會流動的影響及其對平民向上流動機會的減少。同時,何炳棣也處理了向上流動、向下流動及其導因,以及士農工商、軍民匠灶的橫向水平流動等各種社會流動的相關問題。
簡而言之,《明清社會史論》討論明清社會流動的樣本數量極多,被譽為討論科舉與社會流動最全面的一部經典鉅著。
何炳棣,浙江金華人。1917年生於天津,2012年卒於美國加州爾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34年入清華大學,1943年獲清華庚款公費留美,師從英史巨擘JohnBrebner研修近代英國農業經濟史,1952年以〈英國的土地與國家(1873-1910):土地改革運動與土地政策研究〉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65年芝加哥大學聘為湯普遜(JamesWestfallThompson)歷史講座教授,1975年當選美國亞洲研究學會首位亞裔會長。何炳棣治中國史,善用交叉學科知識與理論詮釋關鍵史料。早年選擇經濟運作、社會結構,晚年鑽研思想源頭,皆為直指歷史上影響時代脈動的核心問題。其名著《東方的搖籃》以充實的古代文獻聯繫考古資料及古動植學知識,論證中國古代文明源於本土,打破西方學者的世界文明皆源自西亞的一源說,連一源說的代言人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