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是否意味着“民强”?在帝国“盛极而衰”的背后,隐藏着何种历史逻辑?
这本书以故事的方式,剖析了中国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揭示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财政制度的演变。通过分析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政治的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的密切关系。
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阶段标准。第一部分集中讨论了秦汉到南朝时期,强调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第二部分则从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开始,论述了唐代土地国有制带来的混乱以及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第三部分从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探讨了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及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
郭建龙,独立作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出版作品有:小说《告别香巴拉》;文化游“亚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三千佛塔烟云下》《骑车去元朝》;人物传记《一以贯之》;商业传记《势在人为》;历史游记《穿越百年中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个惊喜,就是他隐含的大历史观,虽然全书没有明确赞赏黄仁宇,但是,我自己会感觉到有黄仁宇的影子在。万万没有想到,他从经济角度来说,认为北魏冯太后比唐太宗的贡献还要高。作者用简单的几句话介绍了北魏冯太后,没有刻意隐瞒世俗观点认为不好的地方,也没有将本属于冯太后的功绩按照北魏孝文帝身上。...
北魏在冯太后与孝文帝的主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建起土地公有制。范仲淹的出发点是:既然财政收入无法增加,就减少财政开支。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政策。王安石为了推行变法,不得不排挤大部分台上官员,扶持自己的势力,导致宋代的朝堂斗争失控,许多小人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