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于古代器物和画像中的鸟兽草木,涉及广泛的题材,展现了人与自然界生物密切的联系和由此形成的文化含义和艺术脉络。通过描述这些图案和纹样的风格并剖析含义,本书还试图推想古人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改造与利用,复原他们当时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追踪他们的征伐和迁徙,再现悠远的宗教礼仪和信仰,呈现出考古材料的多方面价值。
本书从艺术史的角度对出土文物中的动物纹样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展现了中华古文明的丰富和深厚底蕴。通过研究出土器物上的鸟兽草木图案和纹样,结合历史史料进行艺术形态的分析,同时兼顾了形式和意义的两端。史料涵盖了古今,分析贯通了中外,多层次地理解了中国艺术。
本书介绍了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其中包括古代神话和民俗、古文献、古代农业史和科技史等多个方面。通过生动地论证古代文化的历史观和艺术观,本书帮助今人认识中华古文明的丰富性和文化脉络的传承。
本书的作者刘敦愿先生是中国艺术史学的奠基人,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开阔的视野。这一系列扎实的研究展现了中国考古艺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刘敦愿(1918—1997),湖北汉阳人。山东大学历史系、中文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美术史学家。1930—1944年就读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毕业后曾在四川省图书馆等单位工作。1947年应聘于山东大学,先后在中文系、历史系执教。早年致力于山东地区田野考古调查,对建立山东早期考古学文化序列有重要贡献。晚年专注于美术考古研究,针对史前陶器艺术、商周青铜艺术、东周与汉代绘画艺术等问题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刘敦愿文集》。郑岩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曾在山东省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多年,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有《逝者的面具》《年方六千》《铁袈裟》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