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线、书写的线、讲故事的线、编织的线……
世界不是由物组成,而是由线组成!
当代著名人类学家、赫胥黎纪念奖章获得者蒂姆·英戈尔德代表作,CHOICE 2008年度杰出学术著作。跨越古今东西,穿梭于自然与人之间,打开“线的生态宇宙”。世界首先不是由“物”组成,而是由“线”组成的。人类与自然就是一团解不开的线,而生活就是沿着这些缠绕的线穿行。生活之线的绵延与交织是一个永远都没有尽头、不断生成的过程。
英戈尔德以人类学为中心,跨越了哲学、语言学、艺术史、考古学、古典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分析了各种文化中形态各异的“线”,从古希腊和日本的传统音乐到中国的书法和西方的字母表,从楚科奇人的迷宫和瓦尔比里人的沙画到奥罗克人的狩猎小道……通过对丰富材料的跨文化考察,作者引导着读者走出现代西方文化占领性的线性世界观,为现代人揭示出了在万物交缠的世界中栖居的新生活方式。
——————
行走、编织、观察、唱歌、讲故事、绘画、书写……
构成人类文化的这些活动之间存在什么共同点?
答案是,它们都是沿着某种线进行的。
本书是当代著名人类学家蒂姆·英戈尔德开创“线的比较人类学”,建立新的生态人类学范式的代表作。作者大胆想象了一种理解世界的全新方式:世界首先不是由物组成,而是由线组成的;人类与自然就是一团解不开的线,而生活就是沿着这些交错的线穿行。生活之线的绵延与交织是一个永远都没有尽头的过程。
英戈尔德的叙述穿越了古希腊和日本的传统音乐、西伯利亚楚科奇人的迷宫、萨哈林岛奥罗克人的狩猎小道、澳大利亚瓦尔比里人的沙画、中国的书法和西方的字母表……通过对各种文化中形态各异的线的考察,编织出一段连接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技术与艺术、自然与文化的大历史。这段线的跨文化旅程彻底颠覆了现代西方文化的线性世界观,展示出了另一种更加开放的栖居生活的可能性。
【名家推荐】
读完这本书后,我们很难再以过去的方式看待世界。这可能才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如同远足者的旅行一样,这本书的读者在经历了阅读的过程后将与刚出发时大不一样。
——CHOICE
蒂姆·英戈尔德(TimIngold)当代著名人类学家,英国皇家人类学研究所赫胥黎纪念奖章获得者,曾任英国阿伯丁大学社会人类学系主任,现为该系荣休教授。早年在芬兰从事民族志田野调查,关注人类与动物、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历史与进化的关系问题。之后专注于探索环境感知与技能实践之间的关联,建立了新的生态人类学研究范式。《线的文化史》是其代表作,其他著作包括《人类学为什么重要》《制作:人类学、考古学、艺术与建筑》等。【译者简介】张晓佳复旦大学中文系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译有《末日松茸: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如果把菌丝体当成有机体的研究范本,那么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将会重新被改写——试想一下,每个点都被无数根线连接起来,组成立体缠绕的网,从这样的视角进行人类学研究是不是很颠覆?从线的角度探索世界,最有趣的不是英戈尔德的结论,而是他启发我们从全新的视角认识自己的过程。...
——我在此用了非常抽象的方式总结了英戈尔德在书中讨论的内容,事实上他是很详细地给出了传统线性概念和他所提倡的线性理解在语言学、音律学、艺术与工艺文化、谱系学、进化论的比较研究(感觉300页不到的书真是委屈他了[破涕为笑])。...
这很轻易的就造就了一个后果,即各章节之间内容的割裂性、不连贯性。与各章节内容的割裂性、不连贯性并存的,或者说是带来的好处,则是便于现代人的碎片化阅读吧。这部分确实是能给人以打开思路,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我们都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我们的工作生活里都离不开线的存在,文字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线构成,穿的衣服由不同材质的线制成,出行的路程由不同的路线组成,弹琴用的乐谱也是由粗细不同线组成的乐符形成,线充斥着我们的生命,无处不在。最近读了《线的文化史》,作者蒂姆·英戈尔德为我打开“线的生态宇宙”,彻底颠覆咱们对世界的理解,重新理解当下纠结缠绕的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