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长李嗣涔、交大校长张俊彦、美航太总署太空任务科学家李杰信......
老中青共计13位科幻迷,联合强力推荐艾西莫夫经典代表《我,机器人》!
◎一本内容深具涵义,却又是最通俗、最简单易懂的科幻入门作品。
◎请读者一同体验科幻经典大师艾西莫夫所建立的未来机器人世界。
◎本书于2004年改编拍摄成科幻动作片《机械公敌》。
想象一下未来,如果机器人有了主体意识,他们可以思考,可以决策,甚至可以瞧不起人类(你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由蛋白质组成、每天要昏睡八个钟头的家伙……),世界将会变得如何?
早在1950年,艾西莫夫就已经设想到了这些情景,并且以超越时代的思维,创建出宏观的未来机器人世界。于是,偉大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就此诞生,成为科幻界无可撼动的铁律: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三、在不违背第一法则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因此,巨大的水星采矿机器人SPD13,因为三大法则的冲突而在原地打转;小巧可爱的太空站主控机器人QT1,不仅完全取代人的工作,甚至还开始思考关于造物主的哲学问题;据说可以透视心灵的机器人RB34,居然懂得用人类的心理,揣摩说出他们想听的话;而想要在一大群Nester10号机器人中,找出一个隐藏其中逃脱者,竟成为人与机器人大玩心理游戏的战场......
艾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心理学家」苏珊˙凯文,亲身体验这些事件的演进,也记下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的机器人发展史──从简单的褓姆型机器人,一直到全世界只有四台的超级电脑。随着机器人越来越聪明,功能越来越强大,她不得不叹道:“一开始机器人还不会说话,但最后他们却挺立于人类与毁灭之间......”
本书曾于2004年被改编为电影《机械公敌》。电影只从书中引用了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和一些人名,主体内容并无直接相关;但是从《我,机器人》小说中,读者可以找到电影的原始创意精神,并了解三大法则的真正涵义。
艾西莫夫的科幻小说相当简单易读,故事结构都很清楚,可说是非常大众化的科幻作品。在20世纪科幻小说的写作发展史里,艾西莫夫与克拉克、海莱因齐名,被誉为最伟大的「三巨头」。艾西莫夫完成了【机器人】、【帝国】、【基地】三大科幻小说系列,评价都非常高,而本书便是【机器人】系列里第一本,同时也是最精彩的一本。如果你想认识艾西莫夫和他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绝对是你的首选!
艾西莫夫(1920-1992)猶太裔美國人,生於白俄羅斯,三歲時就隨父母移民美國,於1948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學位。艾西莫夫19歲就開始科幻小說的創作,四○與五○年代,他陸續完成大部分的科幻代表作品。六○與七○年代,他的寫作重心轉移到科普類文章,同時也廣涉人文學科,一生編寫書籍四七○餘本,身後尚有編著陸續出版。他創作力豐沛,產量驚人,且文筆流暢,平易近人,更難得的是始終質量並重,曾獲五次雨果獎與三次星雲獎,兩者皆是科幻界的最高榮譽。他的科幻小說重要著作包括【機器人】、【帝國】、【基地】三大系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