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奥瑟罗》、《里亚王》和《麦克白斯》自19世纪以来一直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戏剧艺术的巅峰和烛照百世的不朽之作。本书译者卞之琳是莎士比亚研究权威、著名诗人,以诗译诗,复活莎士比亚诗剧的灵魂,创作了无可替代的经典译本。卞之琳翻译的《哈姆雷特》也被电影《王子复仇记》采用,成为经典译本。
卞之琳译本的特点主要在于,在剧词的素体诗部分,仿照原文的五步抑扬格,每行用五个音步翻译,并保留原文的跨行。本书包含卞之琳撰写的长文导读和详细注释。
名家对卞之琳的译本评价也很高,认为他的译本充满中文内在的韵律节奏,读起来抑扬顿挫,比其他译本更有音乐感。在《哈姆雷特》的翻译上,卞之琳达到了他的翻译事业的最高点。他以诗译诗,将莎士比亚的“素体诗”转换为五音顿一行的汉语,风格上如影随形,庄严与滑稽皆能出彩。就连《哈姆雷特》中的“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的名句,也比其他译本更贴合原意。
有评论者认为,卞之琳本身是了不起的诗人,他的译本不仅能从大处落笔,还能带出细致的风格特色,充分表现出诗人对于文字的敏感性。译本本身有其完整绵密的肌理,是艺术的再创造,可以视为文学作品而毫无愧色。《哈姆雷特》、《奥瑟罗》、《里亚王》和《麦克白斯》等经典莎士比亚诗剧,在卞之琳的译本下更显得精彩纷呈。
总而言之,卞之琳的莎士比亚诗剧译本,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是莎士比亚研究和戏剧艺术爱好者的必备之选。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571年—1579年,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1587年,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1591年,他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查理三世》首演。1595年,《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首演。1596年,《威尼斯商人》首演。1601年,《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坛关注。1603年,《奥赛罗》首演。1605年,《李尔王》首演。1606年,《麦克白》首演。1614年,离开伦敦,返回故乡。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去世。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著名诗人、翻译家。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1940年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任教南开大学。1947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的邀请以旅居研究员待遇...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