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短篇小说全集》和《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的译者陈以侃,以一流的文字趣味吸引着读者投入其英美文坛新风的世界。
每一次阅读,都要捕捉到那一份感动。阅读就像热恋,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此地虽空无一物,但却残留着阅读的快感。要评判一个作者是否合自己的口味,先不要去翻那本厚重的书,而去找篇文章聊聊阅读和作家。如果读完之后没有心潮澎湃地想去取快递,那就先放一放。
陈以侃凭借其写作天赋,以文字捕捉阅读时的感动,引领我们直面文学,相信文学,再相信阅读。
---------------------------------------------------------------------
——你读过这本书吗?
——不算亲身读过。
安迪·米勒在《一年危险阅读》中写到:好书已经足够好了,你要舍得辛苦。阅读中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当你熬到百来页的时候,却突然遇到一个自己从未认为自己能够喜欢的作家,和他成为知己。不管往哪个方向看,都能感受到四目交接;不管怎样奔跑,都在同一步点停顿。
---------------------------------------------------------------------
陈以侃以一个真正的读者的身份,创造着一种作者文本,通过称叹、训斥和不断调试,接近那些难以言喻的瞬间,某个自我的核心。同时,他还拥有一种迷人的腔调:无比桀骜,仿佛在密谋。让人想要痛击他,或者与他痛饮一场。——班宇,作家
陈以侃下笔诚实、有自觉意识,这种特质很难做到,因为很容易被理解为自恋。读完这本书,除了获取无数令人惊叹和沉思的见识之外,我还清醒地看到了一个试图从平稳和持重中突破出来的倔强写作者的轨迹。他熟稔经典,但为什么质疑经典;他迷恋技术,但也需解构技术——他永远对那一点僭越的灵感更加敏感。——黄昱宁,作家
我很羡慕陈老师总是可以以奋不顾身的热情和没有保留的方式投入他喜欢的作家和文本,又能回过头来找到描述和评价这种热情的距离和准确性。他本质上和他写的那些有趣而有才能的灵魂是一类人。或许我还要更诚实一点,这种羡慕其实已经升级成了嫉妒。——吴琦,《单读》主编
陈以侃是任何一位编辑都会幸运地拥有的那样的作者。对我来说,拿到他的稿件之后,除了必要的技术处理之外,几乎不用做太多修改。这本书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通过提示作者应该如何写,指引读者应该如何读的方式,寻找到了阅读的真谛。因此,对任何一位作者来说,拥有陈以侃这样的读者,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郑诗亮,《上海书评》执行主编
要我多管闲事,陈老师的作品和他本人都是多么厉害的人和书。这让我十分羡慕。——苗炜,作家
陈以侃,1985年出生于浙江嘉善,自由译者、书评人。曾在上海交大和复旦学习英文,2012至2015年在上海译文担任编辑。译有《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毛姆短篇小说全集》《撒丁岛》《寻找邓巴》《致愤青》等。评论见于《上海书评》《单读》《鲤》《三联生活周刊》《书城》《外国文艺》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里尔克“我一向认为两个人相处,这是他们的最高职责:保护对方的孤独”希钦斯是这样一个“无敌不欢”的人,他喜欢说愤恨虽然只能提供一种毒品般的能量,却是让你早早起床的好办法。现实主义不是认定世界有个共同的真相,而是交流双方定了一些规矩,彼此愿意去调试自己的世界观,让理解对方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