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为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变为现代时期寻找一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无疑应该是《广岛之恋》。这部电影以其现代意义的题材、暧昧多义的主题和令人震惊的表现手法,与新小说派的紧密联结,在多重意义上,启发和开创了现代电影。
1959年5月,阿伦·雷乃携着他于去年完成的新片《广岛之恋》来到法国戛纳参加第12届电影节。影片像一枚重磅炸弹般引发了轰动。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空前伟大的作品”、“古典主义的末日”、“超前了十年,使所有的评论家都失去了勇气。”
《广岛之恋》讲述了在日本拍摄电影的法国女演员和日本建筑师的异国恋情,穿插遭遇原子弹的广岛和二战时期女演员少女时代在法国小城纳韦尔与德国士兵的爱情悲剧。人们认为《广岛之恋》是电影的转折点,影片首次出现大胆而新颖的叙事技巧。电影将早已为文学把持的地盘夺了过来,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介入,影片同传统的、以设置一个无所不知的讲述者为基础的现实主义表演实行了决裂。一个或多个人物的独白取代了讲述者。世界不再是被描绘的,而是反映在人的脑海中,观众也不得不以新的方式去感受这些影片。
五十年代末期,法国一批新进导演掀起反传统的电影运动,被称为“新浪潮”。以戈达尔为首的年轻导演蔑视一切传统的电影叙事方法,拍摄的电影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同时期崛起的“左岸派”电影集团通常被视为“新浪潮”的一个分支,阿伦·雷乃既是这一集团的代表。他们拍摄的影片注重探索人的内心意识,更使用大量现代色彩十分浓郁的时空倒错的“意识流”手法。
左岸派与文学的联系十分紧密,当时盛行的“新小说”派作家中很多人也是“左岸派”的成员,如代表人物之一的玛格丽特·杜拉斯。所以“左岸派”电影又被称作“作家电影”。这个词的广义含义上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它意味着影片的导演即是影片的创作者,影片必须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另一方面影片的剧本屏弃改编名著,而是只拍为电影原创的剧本,其中一大部分是文学家为电影创作的剧本。影片中许多表现手法来源于对文学表现手法的借鉴。《广岛之恋》由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阿伦·雷乃导演,无疑成为左岸派作家电影的代表作。
《广岛之恋》的爱情与反战反军国主义题材的相互交织得益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剧本原创,但是纵观阿伦·雷乃的创作历程,当代历史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事件)以及战争对人类命运的影响,始终是他选材的重心所在。创作于1950年的《格尔尼卡》借助毕加索的同名绘画,对在1937年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这个著名的古城进行的灭绝人性的轰炸进行强烈的抗议。1955年阿伦·雷乃又拍摄了《夜与雾》,重新剪辑档案馆得来的黑白照片,新闻片以期重现纳粹集中营残酷情景。而《广岛之恋》正是这两部作品的合乎逻辑的延续和归宿。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四岁时丧父,童年的苦难和母亲的悲惨命运影响了她的一生。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之辈》(1943)开始她的文学生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早期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等作品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因此不少都被改编成影片;后来的小说如《塔尔奎尼亚的小马》(1953),《琴声如诉》(1958),《洛尔·V.斯坦的迷醉》(1964)等则善于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灾难,不光在广岛。《广》的智慧在于它可能在警示,面对生活的无常、变数和颠簸,人之所“恋”,不光在于劫后余生的小确幸,更多的,应是睁开眼,你发现你的视野里,仍然有属于你的一切。而这次,还是《广岛之恋》。...
故事发生在一九五七年的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演员和一个四十多岁的日本建筑师之间产生的一段过眼云烟的爱恋。杜拉斯描写的十分细腻,街巷桥梁的模样、环境的气氛,两人对话的言语、心绪、表情,穿插着法国女演员对内委尔的悲伤回忆。...
“我那时饥不择食。没有任何人会理解,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欲望。”“我料到,你总有一天会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平静地、极其不耐烦地等待着你。”...
杜拉斯的《广岛之恋》。之前刚看完了杜拉斯的《广岛之恋》原剧本,“广岛”像是一个残酷又使人心疼的符号,刻画在疮痍满目的城市,成为缠绵难忘的情人之名。读杜拉斯的剧本,像是看一首奇妙的叙事长诗,交缠了爱情的难舍难分,战后城市的残垣伤痛,被牵起的成长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