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封建”考论(修订版)》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1. “封建”的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封建制的基本内涵是世袭、分权的领主经济、贵族政治。
2. 中国秦汉至明清社会主流逐渐离封建制远去,实行地主经济基础上的君主集权官僚政治。
3. 欧洲中世纪制度feudalism(封土封臣、采邑制)与中国的殷周封建制相近,但也有区别,中国是“宗法封建”,西欧是“契约封建”,与日本中世及近世的公武二重制“酷似”。
4. 中国晚清、日本明治间以“封建制”对译feudalism。清末民初中国采用这一新名词。
5. 五四时期,“封建=前近代=落后”的语用范式形成,成为“反封建”命题的核心。
6. 共产国际文件以“半封建”指称现实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单线直进史观奠定“封建”泛化的基础。
7.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五种社会形态”单线直进说框架内的泛化封建观被国内广泛接受,但有学者曾质疑泛化封建观误植“封建”概念。
8. 《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封建”考论(修订版)》通过“名辨”,考论“封建”,并提出“制名以指实”等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建议秦至清主要时段的社会形态称之“宗法地主专制社会”,此两千余年简称“皇权时代”。
9. 以上命名标准旨在反映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本真面目,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提供较准确的前史表述。
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专门史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著有《中华文化史》(合著)、《中华元典精神》、《明清文化史散论》、《张之洞评传》、《晚清经世实学》(合著)、《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合著)、《“千岁丸”上海行——1862年日本人的中国观察》、《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术语生成》、《“封建”考论》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