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所追求的真实是什么?它是否只是个揭露和批判的工具?历史学家又该如何阐述和叙述历史事实,并对真实负有怎样的责任?
这本书是茅海建教授近年来的学术随笔、演讲等的结集,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关注与历史观察和思考相关的游记,涵盖了西伯利亚铁路、张库大道、贝加尔湖、满洲里和越南。第二部分则关注了近代中外交往与关系中的关键时刻与转变,包括马嘎尔尼使团、甲午战后中日博弈、乾隆时期澳门的角色。第三部分探讨了康有为思想晦暗不明之处,晚清思想革命以及辛亥革命的反思。最后一部分则是史学研究的反思和回忆故人、故事等内容。
途经张家口到库伦,随着驼铃和穿越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脚步,茅海建教授在实地考察中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从马嘎尔尼、谢清高,赴日清使刘学询和庆宽,茅海建教授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时间没有磨平知识与认知的差距。他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展示了三国间的东北亚利益争夺和力量博弈,以及二战和朝鲜战争后的后续发展。晚清思想革命和变革并非一蹴而就。激进的维新派和在野的新派士人之外还有其他的推动者。在辛亥革命一百年后,茅海建教授提供了对历史的反思,明确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各派势力的消长与动作、思想与现实的差异、历史的徘徊。他对师长的怀念,对学生的期待,回忆终生挚友交往点滴,同道学友的砥砺支持,以及思想与生命的追求都进行了关注。
茅海建澳门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1995)、《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1998)、《戊戌变法史事考》(2005)、《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2009)、《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2011)、《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2014)、《依然如旧的月色》(2014)。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