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排后:
《华夏边缘》是著名学者王明珂讨论中华民族族群认同与历史发展的重磅研究,为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本书全新修订再版,增补长篇序言,是人文社科研究必读书目。
王明珂认为,“当我们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圆形时,事实上是它的‘边缘让它看起来像个圆形。”他视“华夏”为长程历史中的人类生态,而“华夏边缘”不仅是时间上的边缘、地理上的边缘,也是认同上的边缘。在特定的资源竞争与环境分配中,在集体性的记忆塑造与失忆选择中,华夏边缘的形成、变迁、维持,亦可说明华夏族群及认同的形成与变迁。
《华夏边缘》是具有理论范式意义的经典著作。作者运用多种工具,提出并论证“边缘理论”在华夏形成、变迁中的重大意义。他的研究并非只是描述华夏的汉民族史,也不是描述一个少数民族的少数民族史。而是以“华夏边缘”的历史变迁来说明古代华夏到近代中国的深刻变化,并由此旁及“边缘”内外群体间的资源竞争、垄断、冲突,以至于在当代民族概念下的再整合、分享的过程。
书中第一部分主要陈述了全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第二部分利用考古材料,说明了华夏族群边界形成的人类生态背景;第三部分阐述了华夏族群的重要形成基础,即周人的族源传说与历史记载,并通过荆楚吴等例子,说明了边缘族群华夏化与非华夏化的往复游移;第四部分着眼于近代华夏边缘的再造,通过40年代民族调查过程中的微观事例,分析了个人、族群与社会在认同建立过程中的张力。王明珂运用社会人类学理论、考古发掘报告、历史文献史料等各学科理论与资料,结合个人在羌族的田野考察经历,深入探讨了资源环境与族群边缘关系,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的相互滋长,个体与集体记忆和认同的差异,等等问题,以期为当下的民族与族群认同问题提供更多反思和新知。
罗丰和刘苏里都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华夏边缘”成为理解中国历史与民族的关键读本。
因此,《华夏边缘》是关于华夏形成和民族认同的重要研究,具有理论范式意义,是人文社科领域必读经典。该书全新修订再版,增补长篇序言,值得学者和爱好者再度品读。
王明珂著名历史人类学家,1952年出生于南台湾黄埔军校旁的眷村,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1983),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1992),台湾“中研院”第30届人文社会科学组院士,曾任“中研院”史语所所长。长期从事于结合华夏与华夏边缘,以及结合人类学田野与历史文献的中国民族研究,其多点、移动的田野考察遍及青藏高原东缘羌、藏、彝族地区。主要著作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以及《寻羌》《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等田野杂记及随笔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想到人类简史的共同想象使人类凝聚超越其他动物)历史记载可以被当作是一群人的集体记忆,这种集体记忆大多是根据过去发生的事实,但也有许多是创造、扭曲、假借而产生的虚构性集体记忆,或至少都是选择性的。如此将过去狭隘之华夏认同所造成的核心与边缘,结合为一国族国家下之整体资源共享体系。...
这些代代相传、已经融入我们的骨血里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又是从哪里来的?书中提及了在民族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民族溯源,原有的溯源研究法注重于构成此“民族”的客观特征,如体质、语言、文化等,追溯有相同或相似客观特征的人群,去了解一个民族的来源。...
王明珂是著名的历史人类学家,曾在台湾“中研院”任史语所所长一职,长期从事有关华夏问题的研究。他们与吴国一样,用了相同的方法加入了华夏大家庭。地裔美国人类学家米歇尔—罗尔夫·特鲁约撰写的《沉默的过去:权利与历史生产》中提到类似的观点:沉默在事实创作、汇编、再现以及产生追溯性意义的四个关键时刻进入历史生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