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经典名著《风险社会》洞悉了人类生存困境,并成为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杰出代表作。
贝克指出,19世纪的现代化消解了等级僵化的农业社会,开创了工业社会的结构图景。而如今,现代化则消解了工业社会的轮廓,所以另一种社会形态正在形成。在这一社会形态中,未知的、意图之外的后果成了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它使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处在危险之中。
本书把当前的现代性诊断为“风险社会”,即人类面临着生存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正是由工业社会所制造的。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充斥着组织化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风险的制造者以风险的承受者为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贝克认为,西方社会中的主导性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仅卷入了风险制造,而且参与了对风险真相的掩盖。
贝克提出了自反性现代化的思想,旨在洞察现代性中的理性困境并试图以理性的精神来治疗这种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风险社会》通过令人信服的论证,提出了风险感知中的文化和道德维度,并清晰地表明,如果不对科学、技术及风险在文化建构上的作用加以认真探讨,社会理论就不可能真切地阐明现代社会。因此,关注风险、社会理论或全球社会变迁的专业学者,以及有耐心的普通读者,都会发现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摘自《当代社会学》推荐语。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1944—2015),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生前为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同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巴黎人文之家基金会(FMSH)任教。贝克是“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提出者和奠基者,并与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和斯科特·拉什共同提出了“第二现代性”的观念,力图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贝克的主要学术兴趣在于现代社会的转型,其专业领域涉及政治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和环境社会学,并提出了风险社会、第二现代性、自反性现代化、世界主义等若干重要概念。其代表作有:《风险社会》(1986)《反毒物》(1991)《生态启蒙》(1992)《风险时代的生态政治》(1994)《什么是全球化?》(1997)《世界主义的观点》(2004)《世界风险社会》(2007)。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极限值填补了在符号层面上消除毒害的功能。我们并非不能知道,一定量的毒物是如何个别的或整体的影响人的,我们只是不想知道。人被当成实验动物,他处在一场自我救助的运动当中——面对专家的挑刺和皱眉,他不得不去收集和报告有关自身中毒症状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