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房子是否就意味着拥有未来?而无法购买房子,只能租赁,是否就没有问题?当房价和土地价值不断攀升时,邻居逐渐更换,不仅你没有地方居住,城市也在消亡!房地产长期以来已被台湾官方和民间众多人相信为挽救经济的药方。然而,建造新房、炒地、外部企业投资和高端资产阶级入住,真的能让城市更具活力吗?
让我们先假设一个房价和租金相对便宜的社区,原先住有一群居民,也许还保留了其独特的文化特色。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社区,有人喜欢这里便宜的房价,有人喜欢这里的文化……逐渐地,迁入人口不断增加,社区的原有生活方式逐渐消失,面貌也发生了变化,原本不存在的连锁餐饮、服装、零售店纷纷进驻,银行、房地产和大型资本集团也注意到了这里。最终,社区建造起了一栋栋豪华昂贵的房屋,住在里面的人与原先的居民截然不同,街道看起来繁华兴盛,尽管店家已经更换了不止一轮,但仍难以再看到老店的影子。那么,消失的店家和原先的居民去了哪里呢?
这种被称作“绅士化”的情景在台湾各地都已经发生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也相继经历了多个城市的变迁。建筑学者彼得·莫斯科威茨就住在著名城市规划专家珍雅各最钟爱的纽约角落,但即使是这样的地方,在房价和租金不断攀升、居民换迁的过程中,也失去了它的色彩。以包括纽约在内的四个城市为例,莫斯科威茨借助他作为著名大报记者的追根究蒂精神,追踪了绅士化如何一步步侵蚀一个个街区,将因人们聚居而形成的城市变身为不顾居民需求的资本生产工具。更为重要的是,他也以丰富的实例访谈来指出,这些街区的变化并不只是文化和消费品味选择的结果,而是政府政策和“城市即商业”意识形态和资本在背后操纵的产物。
本书提醒我们,城市是由强大的利益所塑造的,但通过识别这些特殊利益,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设计1.颠覆“人口迁移和社区文化变迁是个人品味选择,所以无法也不应加以限制”的看法,剥离品味和文化的外衣,指出城市变迁背后的政治和经济之手。2.如果将土地增值视为首要目标,对房地产交易不加限制,社区瓦解、住民流离失所都是合乎逻辑的正常结果。3.从微观的个人行动到宏观的政策倡议,我们有权利也有责任打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城市。
学界一致赞扬: 专文推荐——国立政治大学地政学系教授徐世荣;名推荐——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助理教授黄舒楣、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副教授康旻杰、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教授王志弘以及国立政治大学地政学系特聘教授张金鹗。国外也有好评如潮:纽约时报书评、旧金山纪事报、Truthout、华盛顿邮报、Booklist、图书馆杂志、《裸城》作者雪伦·朱金(Sharon Zukin)、社运作家莎拉·舒尔曼(Sarah Schulman)。
作者簡介彼得‧莫斯科威茨PeterMoskowitz專職記者,文章見於《紐約時報》、《衛報》等報紙以及《紐約客》、《Wired》、《Slate》、《NewRepublic》等著名雜誌。他生於紐約,也長於紐約。譯者簡介吳比娜覺得城市不該(只)是住大房子、好辦公室的地方,城市應該是學習、成長,跟不同人相遇的所在。喜歡在路上跟陌生人聊天,並在廣場和草地上發呆,希望從夢想漸趨於實踐。常從事寫作與翻譯,作品散見《聯合報》、《鄉間小路》、《大自然》、《人籟》。台大城鄉所畢,哈佛大學公共政策碩士。賴彥如有豐沛的好奇心,喜歡觀察人心以及世界怎麼運作。在山林裡感覺很安全,和陽光與樹葉的光影是好朋友,愛聽蟲鳴唧唧,四處亂走。著迷瑜珈的古老智慧,想要找到一種讓你我他蟲魚鳥獸陽光空氣水與老樹老屋更快樂的生活方式。台大外文雙主修社會系畢,在文學的領域裡發現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