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 ※ 《纽约时报》列为"理解川普现象的六本书" 揭露美国史的黑暗面,顶覆《独立宣言》编织的美好神话。在这个宣称“人人平等”的国度,被歧视的不止是黑人。白人贫穷的尴尬话题被探究,新鲜且耐人寻味。四百年前,他们被当作垃圾从英国驱离,被当作肥料去灌溉美洲荒蕪的大陆,为烟草商、棉花田主及大地主创造财富。然而,在“宗教自由”、“人生而平等”的神话建构下,他们的历史被忽视、湮灭、漂白。甚至,他们越是无法致富翻身,越被视为无可救药的垃圾。忽视阶级的存在已经成为美国虚构的认同的一部分。 南西·伊森伯格在这本因为“川普现象”而一时洛阳纸贵的畅销书中,探讨一个过去从来没有被重视,甚至是刻意被隐藏的尴尬议题:贫穷的白人,也就是所谓的“白垃圾”。伊森伯格曾对2008年与奥巴马角逐民主党提名的副总统参选人莎拉·佩林这位典型的乡下白人女性评论:“当选举被改造成一个有三个大舞台的马戏团,会跳舞的熊总是有机会赢。”回头来看,她这句尖锐的批评完全说中了十年之后的选举,今天把川普送进白宫的那群选民,已经永久性地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生态与文化。 从最初的英国殖民时代到今天,美国社会里一直有许多家徒四壁甚至根本无家可归的穷光蛋,英文有各种丰富但却难以翻译的俚语来贬低这些白皮肤的社会底层,例如"waste people"、“offals"、“rubbish"、"lazy lubbers"、"crackers"等等。连小孩也不例外,在南北战争前,特别面黄肌瘦、穿着特别破烂、闲荡无度的白人小孩,就被称为“吃泥人”(clay eaters)或是“沙丘人”(sandhillers)。 美国过去一向被认为是一个没有阶级、机会平等的乐土。任何人,任何踏上这片土地的移民,在宪法保障的自由与财产权之下,只要你勤奋工作,就可以向上流动、出人头地。但伊森伯格透过对历史文献、乡野故事,以及科学统计的调查,证明了四百年来美国历史上充满了不为人知的黑暗故事。 最初的殖民地并非是为了宗教自由而来的,更多的是英国政府刻意把那些他们认为血统不良的社会残渣,驱赶、遣送到“荒无人烟的荒原”。因《政府论》而成为民主理论之父的洛克,在他的《卡罗莱纳基本宪章》当中,不只是赞同奴隶制,它刻意建构一个半封建的贵族社会,所有商品与土地是依照固定的阶级分层来分配。 《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被供认为美国民主与平民精神的捍卫者,但事实上他本人不仅养奴还过著贵族般的生活,他就读顶尖的威廉和玛丽学院,接受法律、文学等古典人文训练,藏书多达6487册,还购入大量欧洲奢侈品,是个十足的享乐主义者,热爱法国白葡萄酒。他对低下阶层的同情完全是建立在他的巨富之上。成为美国人“白手起家”神话象徵的富兰克林事实上并非白手起家,而是靠着与权贵建立了密切的人际网络。他还懂得透过穿着打扮,营造出个人成功的形象。 十九世纪的南北战争以及共和党的兴起与贫穷白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阶级问题与黑奴问题一样都是南北战争的起因。在战后的重建时代,底层白人被迫与刚被解放的黑奴竞争,近代优生学的诞生更使他们被家被污名化,诸如罗斯福总统等人更是优生学的大力支持者。 到了二十世纪,小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以及詹森总统的“大社会”等社会改革计划都以改善贫苦为主要目标。因为有了电视,他们的处境被更多美国大众看见,他们的遭遇也越来越进入美国政治议题讨论的核心。 透过本书,我们将看到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并不仅是黑白种族冲突而已,无所不在的阶级问题只因相同的肤色而被掩蔽起来了。
作者簡介南西.伊森伯格(NancyIsenberg)南西.伊森伯格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美國史教授,早期美國歷史專家。她的第一本書《南北戰爭前的性與公民權》(SexandCitizenshipinAntebellumAmerica)考察美國女權運動的起源,並獲得「早期美國共和史學家學會」頒發1999年度好書獎。她的第二本書《墮落的國父:艾隆.伯爾的一生》(FallenFounder:TheLifeofAaronBurr)獲選為「歷史閱讀俱樂部」首選,並入圍《洛杉磯時報》傳記類好書的。第三本書《麥迪遜與傑弗遜》(MadisonandJefferson)為與安德魯.伯斯登(AndrewBurstein)合著之作,獲選2010年《柯克斯書評》非虛構作品前五名。她於2016年憑《白垃圾》一書贏得「前哥倫布時代基金會」(Be...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