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自包括《查理·卓别林》、《凡尔杜先生的神话》、《〈舞台春秋〉,或者,莫里哀之死》、《海报女郎的形态学研究》等28篇权威文章,全面展现了巴赞对电影本体的探究。
巴赞在著作中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多个话题,因此被誉为“电影的亚里士多德”。他强调电影现实主义美学,提出了“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和场面调度理论。
在巴赞与《电影手册》的推动下,法国电影在二战后兴起了新浪潮运动。
安德烈·巴赞1918—1958《电影手册》创办人之一,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影评人,被誉为“新浪潮电影之父”。他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发表的高质量电影评论,集结成四卷本《电影是什么?》,已成为电影理论史上的经典著作和重要教材,是二战后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发展的一块基石。巴赞崇尚现实主义美学,发现并阐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的重要价值,阐述了蒙太奇与景深镜头在电影语言中的辩证关系,丰富并总结了作者论,可以说“今日法国电影,诞生于巴赞的思想与探索”(弗朗索瓦·特吕弗语)。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一)电影的素材巴赞在不断澄清他对“真实”的定义:一、“物理的写实”,即“空间的真实”——呈现物体的空间性和它们所占据的空间,认为写实主义“并不一定是题材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而是一种空间的真实。”二、有节奏的剪辑(蒙太奇)赋予影像意义:通过控制节奏和画面的出场顺序,可以将已经风格化的影像组合成叙事(或破碎)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