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宪院长评价巴特勒的书写作风格独特,读来轻松却令人印象深刻。书中既有个案性的具体分析,聚焦于艺术家及艺术品,又有历史流变和当代背景的讨论。
这本书考察了现代主义思想家和艺术家做出的许多创新,表明了强有力的观念和形式上的试验如何创生出新的音乐、绘画和文学,渗入20世纪和21世纪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书中还探究了自我、主观性、非理性、人和机器等现代主义观念。
按照一般说法,现代主义运动始于19世纪中叶,终于20世纪中叶。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也许是现代主义最为精彩的时段,通常被称为盛期现代主义。巴特勒在书中把焦点对准这一时段,探讨的是1909—1939年期间,创新艺术作品中所融入的理念和技巧。
从根本上说,这里讨论的不是“现代性”,而是要是挑战我们对单个艺术作品的理解。书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当人们沉默不语时,他们实际上在想些什么?高雅文化与庸俗文化如何彼此相关?锁在隔壁邻居门口的自行车能否称得上艺术品?此书对于对艺术理解和美学探讨感兴趣的读者会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克里斯托弗•巴特勒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教授。著有《阐释、解构与意识形态》(1984)、《早期现代主义:欧洲的文学、音乐与绘画,1900-1916》(1994)、《后现代主义:牛津通识读本》(2002)、《现代主义:牛津通识读本》(2010)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