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教材里的文字和地图上的蓝色曲线,就是我对长江的全部记忆。离家读书时,深夜火车跨过长江大桥,我的家乡便被抛在了身后,不确定的未来在前方等待着我。然而最近,我偶然跨过了西江,突然间感受到了大江的魅力。我怀着不安的心情,在地图上苦苦寻找着顺流而下的航线,却发现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心情十分怅然。
对于我这样一个远离大江大河的人来说,我只需一次猝然碰面河流命运变迁的经历,便对大江大河充满感怀。对于那些完全依赖汉水生活的人们来说,汉水的命运就是他们身世的缩影。
“母亲河”这个词,也许是对河流性质最好的定义。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华文明,天然依赖于河流。然而,在现代经济的冲击下,河流变得伤痕累累,依赖河流而生的人们却无处可去。汉水的故事就是这样的。袁凌描述的汉水,被截断,被改变,失去了原本的样子,这不仅改写了河流,也改写了沿河而居人们的命运。传承的文化中,土地至上。然而,为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清澈的汉水成为了南水北调的核心。而当这方清澈的水流入华北平原,滋养京津地区时,谁又能想到这宏大工程背后牺牲了多少被迫离开故土的个众呢?读到这些人们生命后半场的困境时,无法摆脱的沉重感觉瞬间涌上心头。很多时候,我们总忘了沉没的成本,只享受着最终带来的收益。在海河畔饮下的水都是汉水,我也莫名地喜欢上了汉水。它默默滋养着千里之外的我们,却又有多少仰赖它的人们被遗忘在了河边?
沿河而居的人们,除了靠农耕生产外,航运和渔业是他们重要的生计来源。汉水这条河流,被现实的需要一次次侵蚀,再也没有能力去滋养百姓。黄金水道也成为了绝唱。曾经的汉水上,船只穿行如织,仰赖于此的居民辛劳但自由。河道成就了纤夫、水手、拦头和太公,然而最终当这条黄金水道荡然无存,这些光辉的职业也终将落寞。因着对西江航运的好奇,我发现了许多曾经西江航运老船长的记录、照片。这些记录中总带着那年代的火热充满感情,而这种火热的情感在汉水和黄金水道间上演着。更令人沉重的是,现在的西江依然有大量货运通航,而汉水上却只剩下一些无聊的景点。这条曾经的大河终于累了。她的命运不再由她做主,而依靠她生存的人们却更加无法左右自己的生活。无法言谈究竟是河道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抛弃了河道。我们只能说,汉水和他的人们成为了宏大叙事之余的尘埃,成为了经济奔涌前进四溅溅的水花,成为了无法调转船头的大船。
感谢这本书,它记录了汉水的身世。记录了这条在出名与无名间徘徊河流的付出、改变与消失。当我们一再聚焦于河流最终流入何方时,或许该回过头看看河流的上游、中游。滋养了无数人祖祖辈辈的河流,在宏大的当代又能否为继,该如何才能为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