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电影《百鸟朝凤》,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几张海报。这部电影是由吴天明导演的遗作,虽然对导演本人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但经过一番百度查找后发现,他比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还要早,属于大陆的第四代导演。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一种特殊的感觉,最终呈现出一种刻意的苦难和悲壮。其中,焦老爷子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他一生都备受人尊敬,把最重要的东西传承给了自己的亲传弟子,希望将唢呐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我觉得焦老爷子很心疼,他的心疼是为了他的师爷、师爷的师爷,甚至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技艺和宝贝物件。
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即使焦老爷子卖掉牛来支付医疗费用,还是想着给徒弟买一套新的唢呐。然而,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还是糟粕,人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走了,仿佛所有的外来事物都是时尚和潮流的代表。不论是相似还是不相似,人们都希望可以围城,但事实上,无处不围城。最终,大家都选择顺应时代的潮流,顺流而下。
经过岁月的沉淀,大家对于外来的“洋乐器”并不再抱有敬畏之心。反而,每当B站上响起唢呐的声音,总会让人一惊一乍,身上的汗毛会竖起来。正所谓“唢呐一响,黄金万两”。因此,顽固又古板地坚守传统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经过时代变迁,经过改良创新的东西才能真正留存下来。
我们总是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保护的,但其实它们看似稳固却经不起风雨的打击。难道它们的存在意义就只是为了几个世纪后,供外星人发掘人类文明吗?我开始质疑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意义,它们究竟是为了谁而存在?
然而,或许正因为这些东西、技艺和精神,构成了人类的历史与文明。正如刘慈欣在《三体》中所言,我们应该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与岁月。这句话或许可以很好地总结这部电影的主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