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者自述》这本书让我有了更深入的感悟。每次阅读都能带来不同的体验。上次阅读时,我被父亲伟大的父爱所感动,但直到这次完整阅读这本书,我才明白,作者与父亲最后的交集揭示了父亲的“信仰”最终胜过了“父爱”。
读完书后,我首先查看了豆瓣上大家对这本书的解读和读后感。首篇浏览的解读与我的想法较为相似,但后面的几篇我都没有点开。我只看到了一些摘录,都是说这本书很“虚伪”,内容涉及到作者家里发生的各种奇迹,作者一会儿被哈佛录取,一会儿又发表了博士论文。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每次我读完一本我认为不错的书或是看完电影后,我的想法总是无法第一时间清晰表达出来。我总觉得我“应该”从中得到一些教训,对我现实生活有益处。这个想法束缚住了我,导致我越是想得到什么,我的头脑就越是空白。我曾与汤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她建议我在有想法的时候就写下来,记录下来。尽管现在已经快12点了,明天要上班,但我还是决定打开电脑记录下此刻的想法,因为回家的时候我的思绪可能会被工作填满。
关于有些人认为这本书后面几章的描写很“虚伪”、“小说情节”的观点,我有些同感。一开始读到作者申请并成功获得很难得的奖学金时,我就有一种她轻松做到了的感觉,就像她顺利申请到哈佛、完成博士论文一样。但当看到有这种读后感时,我又有了新的想法。从作者的视角来看,她在书中写的是她在学校里的经历和变化,可能她没有过多提及她为了读书和写作付出的努力,但在她的经历中,她在学校里上课、参加活动、完成课程、写论文时都是非常投入的,她没有太多自我意识,只是出于好奇心和天性去做这些。而对于父亲、母亲和家庭的记忆,其实像是有两个视角,一个是她当下身处事件中的自己,一个是她从巴克峰远离后,在新的环境得到的教育和温柔之后的自己。虽然她身在英国、大学里,处于一个“和平”、温柔的环境中,但她的内心深处永远被家庭和影响困住。在小说的后几章中,我一直不能理解她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回到巴克峰,一次又一次迎接父亲和母亲,因为每次都是他们试图净化她的行为和言语。明明在之前有过激烈的争执,他们在立场上已经对立,被姐姐和嫂子背叛,她应该早早与巴克峰划清界限。但她总是愿意回去,即使要面对父亲母亲的对峙和肖恩的威胁(甚至有威胁她生命的威胁)。后来我慢慢明白,正是因为父亲母亲希望她忠诚于家庭、接受净化,她才如此在意“巴克峰的看法”,失去家人对她来说是如此痛苦,她多么渴望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或者至少得到一句鼓励和支持。但她一直没有得到,每一次愿意与他们交流、回到家中,却从未实现过。
但是到了书的结尾,作者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她开始接受学校心理治疗。“我分配的咨询师是一个开朗活泼的中年女士,她有一头紧密的卷发和一双犀利的眼睛。”这位咨询师很擅长观察,可能是因为她从小就需要注意父亲和兄弟们的行为和反应。“每次见面,她很少说话,更倾向于让我主动开口。我照做了。”这段描述与我的经历非常相似,每次一到两个小时的咨询时间里,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在诉说,治疗师在倾听,或者她直接说一些让我心疼的话,让我多为自己考虑,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她们的相似之处还在于,最初的咨询并没有什么效果——我无法确定哪次咨询真的有帮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总体效果不容置疑。我当时不明白,现在也不明白,但每周抽出时间,坦诚地说出自己需要但自己无法提供的东西,这样做非常有益处。这段描写与我的经历非常相似,一开始我也怀疑这样的做法具有什么“效果”,我甚至在第一个阶段结束后是否要继续咨询时感到一些抵触,我是否真的受益,我们的谈话和她的倾听是否只是一种交易,是否她也认为我的表达毫无意义,是否在深圳这座城市无法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大家都在赚钱或者赚钱的道路上。但也许是从那个时间开始,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另一个声音开始出现,也许是汤老师曾经说过的话,也许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让我开始认同自己,认可自己的行为,认可我自己。我开始觉得我的行为是合理的,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我可以有这样的反应,我不需要为了别人可能无法理解的行为解释或者感到道歉......在这两年里,虽然过程中有断断续续,但我在做出一些事情、选择方面变得更加坚定,我不再感到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或同意。
实际上,直到读到《作者的话》这里,我才明白这本书是作者的“自述”,我一直把它当成一本小说来看。当我知道这是作者的真实经历时,我更能理解之前的感受,将其视为一位同病相怜的小女孩童年时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真实故事。所以,请不要对一个经历了这些的小女孩发表前面提到的那些“轻率”且“轻易”做的评论。
最后,我想引用书末的一段话,这是作者善意的信念,她相信一切都会好转,她保持积极的态度:“我从中得到了一种纠正,不是对我记忆的纠正,而是对我理解的纠正。我们每个人都比别人讲述的故事中赋予的角色更复杂。”因为别人的讲述无法避免是基于自己的视角,他们所看到、听到和理解的。他们无法描述我们内心的斗争,无法与人共享的想法。“当我的一个哥哥首次读到我对肖恩坠落的描述时,写信给我:我无法想象爸爸会打911。在那之前肖恩就会先死掉。但也许不是这样。也许,在听到儿子头骨破裂,骨头和大脑在水泥地上发出凄凉的撞击声时,我们的父亲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个人,并不是多年后我们设想中的那个人。我一直知道父亲爱他的孩子们,爱得很强烈;我们也一直相信他对医生的仇恨更强烈。但也许不是那样。也许,在那一刻,在真正的危机时刻,他的爱战胜了恐惧和仇恨。”
也许真正的悲剧是,他之所以会以这种方式活在我们心中,活在我和哥哥的心中,正是因为他在其他时刻——成千上万的小戏剧和小危机中——的反应让我们看到了他就是那样的人。让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摔下来,他会放手不管。我们会先死去。
我们都比故事中分配给我们的角色更加复杂。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写下这本回忆录更能揭示这个真相——试图在纸上了解我所爱的家人,只凭几句话来捕捉他们的全部意义,这是不可能的。这是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在记忆中的故事之外再讲述另一个故事。一个夏天,一场大火,一股肉烧焦的气味,有一个父亲,在帮助他的儿子下山。
这本书的结尾简直是让我向作者致以最高的敬意,也让我回想起很多电影的结尾,那种回到过去时刻但与之前画面不一致的故事情节让人难以理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