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先后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李一冰先生的《苏东坡新传》,对于苏东坡先生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苏东坡先生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岁月,但他依旧能够保持泰然处之的态度,将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这种豁达和修养,让我们这些后来人不由得心生敬畏和赞叹。他常常被命运摆布,在极为不自由的境地中独行于荆棘丛生的道路上,他的内心充满了无法言喻的郁闷之气,他就像是坐在刺人的荆棘上,非得吐露出来才能得到解脱,所以他通过写诗来宣泄和发泄。在梦中见到亡妻王弗时,他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来表达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情。而在思念远方的弟弟时,他将希望寄托于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如今传颂着多少家庭团圆的美好祝愿。“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面对这个“也无风雨也无情”的世界,他却拿出“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心态来对抗命运的困境。当生活得到改善后,他告诫世人“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赴年华。”与其沉迷于过去的回忆,不如珍惜当下的时光。长期的流浪漂泊让他感到疲惫不堪,然而他却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是啊!真正的安顿是在内心,如果心灵没有找到归宿,到哪里都只是在流浪。他一生的经历却非常不平凡。他曾做过达则金马玉堂的师傅,也做过开府州群的大吏,他曾在大庾岭外的南荒漂泊流浪,以讨生活。他曾经看到贵族门第里的奢侈和享乐,也亲身体验过闾巷小民的贫困和无助,他以一身之力,贯彻了天堂和地狱两个极端境界的生活。他写下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来反思人们在世间的渺小。他用哲学的观点来阐述道法自然的天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我有时在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成功。是“克己复礼,万世师表”的孔夫子,还是“一统六国,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又或者是“少年得志,风狼居胥”的霍去病,或者是“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的陶渊明,亦或者是“笑傲王侯,空怀壮气”的李白,亦或者是“虽死何惧,丹心汗青”的文天祥。我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我认为苏轼的一生足够精彩:他有功业,有知己,有绝唱,有心境,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奔赴山海之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