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关于二里头与夏代的研究著作实在是深入浅出,充满了许多独到的观点,让我从中受益匪浅。作者首先通过辨析文献中关于“夏”的记载所存在的问题,揭示了传世文献与出土史料之间的相互矛盾,尤其是战国诸子为达到自身目的而构建的各种说辞,这些都需要我们谨慎对待。我们可以参考这些文献资料,但不能全盘接受。
比如,《史记》、《竹书纪年》以及楚简《容成氏》等存在相互矛盾的说辞,需要我们仔细思考其中的原因。然而,这些文献上的问题并不妨碍在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二里头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足以说明这里就是中国的第一王朝所在,上承龙山时代,下接二里冈殷墟,具备真正的王朝气象,是中国礼制的起源。
同时,在考古学上,随着偃师商城的发现,越来越有可能将二里头确定为夏代的遗址。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二里冈是商朝的城址,而偃师商城则对应西亳,那么在二里冈文化繁荣的同时,偃师商城的兴起标志着夏代开始衰落。因此,二里头很有可能就是文献中所记载的夏王朝。
然而,如果我们确认了二里头就是夏,那么许多传世文献的记载都会受到巨大冲击。比如,二里头的王权兴盛和阶级巨大分化主要出现在第三期,这可能成为王朝建立的时间节点。这与文献所载的夏王朝国祚的时间不符。即使将时间上限推到第一期的龙山文化,与文献所记载的夏王朝的历史差距仍然太大。有人将王城岗遗址比附为禹都阳城,将新砦遗址比附为启都黄台,并将它们填入时间链条中,但这样做依然存在上百年的时间偏差。而且,即使真把王城岗新砦作为启都看待,禹和启的关系也不可能是父子关系,反倒对文献记载产生了冲击。
通过二里头遗址的考古研究,我们可以推翻一系列的文献记载。例如,《尚书·甘誓》很可能不是启的发言,而是周人所写,因为夏代并没有马车,马车直到商末才出现,这使得《甘誓》篇的真实性存在问题。另外,在文献中提到的大禹九鼎,如果二里头就是夏,那么根据其生产力,很难制造出这样的巨型国宝,同时,"九"这个数字也更符合周人的特征,而不是夏人。
种种记载与实际情况相悖,更需要我们谨慎对待文献记载,而不是草率地将其与考古发现作武断的比较。学术研究不应该是简单的连连看游戏。当然,我非常倾向于认为二里头就是夏代的遗址。但在决定性证据出现之前,我们对待这个民族和国家的负责态度只能是说:"它最有可能是夏,极有可能是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