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参加徐汇图书馆活动的读后感。虽然写的不咋样,毕竟花了点心思,贴出来犒劳下自己。希望之后这样的输出越来越多吧~
讲一个事情,有几种方式:顺叙,倒叙和插叙。讲人类起源,我想用倒叙。因为要把人类从哪来,到哪去说清楚,必然要讲宇宙的诞生,讲地球生命的演化。但一来这些事件离我们生活太远了,看不见摸不着,说起来难免晦涩抽象。如果按顺叙讲,很可能一开场就把人整不会了。二来这些事件虽然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但是直到最近,我们对它们才有比较可靠的认识,其中的现象和规律大部分与常识相违背。所以我决定用倒叙,从我们最熟悉的事情说起,时间从近及远,尝试讲清楚人类的起源。
一现代社会的形成
“飞鸽传书”是古代一种曾经非常先进的通讯方式。以前交通不便,如果有什么重要信息,就把信件系在驯养的鸽子上,让它传递信息。而如今,通信工作在鸽类社会早已消失,通过手机电脑,即使相隔千里,我们也能随时见“面”交谈。
这只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现在的人类已是地球最高级的生物,不仅利用地球的资源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也将自己的足迹走到了地球之外,并且可以使用基因技术,实现自我改造。而200多年前,大部分人类还在为温饱碌碌终日,1万年前,人类还在丛林中惶惶不可终日。是什么,导致如此大的变化?
是因为人类会说话。有了语言和文字,人类搭建了共同的知识宝库,代代相传,从而形成了集体知识的机制。由此,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驱动创新,快速并有力地推动变革,成为如今可以改变地球的生物。
对于人来说,说话是基本技能,而对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言,并不是。植物大多不能发声,动物一般只会鸣叫,极个别的哺乳动物有自己的语言,但也只能分享最简单的想法(如有危险,赶紧跑)。
而人类有着强大的语言能力,我们可以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即使是抽象的数字,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因此信息被快速地分享,多人的合作成为了可能,原本100年才能移的山,结合众人之力,可能1年就可以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另外,这些有用的知识,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形成了共同的知识宝库。由此,知识越积累越多,越传承越精确。凭借知识宝库的加持,人们发现自己种植农作物比随处采集食物更安全,更有效率,由此进入了农耕文明。凭借知识宝库的加持,人们发现煤和石油,并且充分利用其蕴含的大量能量,使得大规模的生产,运输成为了可能。凭借知识宝库的加持,人们发现了电,发明了计算机,发明了互联网,造就了现代社会。
二生命的演化
那么为什么是人类呢为什么是人类发展出强大的语言能力,而不是其他生物(比如说大猩猩)另外,相比于其他动物,为什么人类没有翅膀,没有尾巴?
因为生命的进化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人之所以为人,过程充满曲折与偶然,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的进化和灭绝,充满偶然与必然。具体的环境和遗传规则创造出生命的多种可能形态,而自然选择挑选出最适合本地情况的生命形态。什么样的生命能活必然性给不了答案,它只让能活下来的生命活下去,而决定生存下来生物的形态的,是我们周边的环境,以及在环境下生存的规则。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自然选择的过滤下:地球上的简单生命开始了漫长的繁衍与进化,一开始是像极了真菌的“卢卡”,到原核生物(蓝藻)到真核生物(动植物)乃至我们的先祖——可以独立行走的智人。
用一种俏皮,极度不严谨的话来说,不是人类没有翅膀,而是我们的先祖没有翅膀,那些有翅膀的人类先祖都因为无法适应环境,来不及生娃就灭绝了。所以有翅膀的基因没有被遗传下来。不是人类没有尾巴,而是尾巴,这个生物特征,对于人类适应生存,不是必需的,所以这个特性能否遗传,就随缘了。
三地球的诞生
那么问题又来了,若自然选择是放诸全宇宙,都皆准的生物规律。那为什么同在太阳系的火星,冥王星,没有发现生命若地球如此特殊,它又是从何而来呢?
首先第一个问题:地球的确是特殊的,它的特殊在于:位置持中,所以温度适宜并具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和液态水,使得化学进化有了适宜的条件和充足的原料。
地球是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离太阳的距离不近不远,排在第三,这意味地球的气候不会因离太阳太近而太热,不会因离太阳太远而太冷。0℃-100℃,正是发生化学变化最适宜的温度条件。这也是液态水存在的合适温度,我们的地球71%被水覆盖,液态水时化学反应稳定发生最合适的场合。因为在气体中,原子过于外向,无法与其他原子长久结合,而在固态中,原子又过于拘谨,不与其他原子接触。而液体正正好好,是原子发生反应的最佳舞池。同时也因离太阳较近,所以地球上不止有氢氦等简单物质,也有富含化学物质的岩石,这为化学反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阳系也处于银河系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半径三分之二开外地带)。没有离中心黑洞太近又被吞噬的危险,也没有太远,处于银河系与其他星系拉扯的地带。主打一个安全稳定。
正是在这亿载难逢的机会中,地球具备了孕育生命的所有金凤花条件,只待生命悄然诞生。
而第二个问题,则与引力有关:引力源于能,表现为物质的一种特点,即物质之间会相互吸引,并且物质质量越大,引力也越大。宇宙大爆发后,宇宙中充满了能和基本粒子(质子,电子,中子等)。引力喜欢将物质纠集成群,物质纠集成群后,引力也变大,从而逐步形成更大的物质群,同时物质群内部会发生连续反应,经过连续而剧烈的反应,形成能自发能量的核心,便是恒星(比如太阳)。剧烈反应除了催生出了行星,也产生了其他物质。恒星有巨大的质量,也有了巨大的引力。从而对于周围的其他物质造成化学分选和吸积。有此产生行星,卫星和小行星(地球就是行星)。第一个过程是化学分选,恒星在剧烈的爆炸和引力作用下,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大区域,太阳较靠外的区域,主要成分是更原始的元素,如氢和氦,而较靠近恒星的区域则是岩石密布的行星,比如地球。第二个过程是吸积,围绕恒星不同层次的轨道旋转的零星物质逐渐聚集起来。在较靠近恒星的内部区域,因为这一区域的物质元素大多是固态的,吸积的过程十分剧烈混乱,有时彼此碰撞成碎片,有时彼此合并成体积更大的物质。再大一点儿,就形成流星和小行星,分别沿各自地轨道运行。这些流星和小行星再次碰撞或合并,就会形成更大的物体,直到引力扫清了周围残留的碎屑。最终,这一过程造就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多种行星,其中就有地球。
那么问题又又又来了,宇宙由大爆炸产生,那大爆炸之前呢奇点因何产生,为何蕴含巨大的能量为何大爆炸后最先产生的大量物质是质子电子和中子若热力学定律是正确的:能量守恒有限,熵增是必然的规律,那星系能源的耗尽是注定的。即使人类走出银河系,在外星球建立新家园,也最终逃脱不了物尽人灭的命运。人类必然走向灭亡吗?
不知道。
虽然有点遗憾,但是关于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故事,还没有终极答案。
即使今天科技发展进步如斯,人类依然有无法做到的事情。但这并不是件坏事(我们也未必会灭绝)。因为这意味着人类起源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这个故事可能会被续写,可能会被修正,甚至可能会被颠覆。别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不断颠覆自己认知的历史。希望有朝一日,有人可以告诉我:你是错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