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读完了第一本小说,是杨本芬的自传体小说《秋园》。这本小说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独特的氛围,就像读鲁迅的小说一样,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的悲天悯人之情,用尖锐的笔触揭示社会的黑暗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而莫言的小说则充满了幽默的荒诞和撕裂感,使人既冷眼旁观又融入其中。
在阅读《秋园》时,我发现其中经常出现湖南的方言俚语,这让我感到亲切,仿佛是听着长辈讲述故事的感觉。虽然这些故事充满了辛酸和苦楚,让我唏嘘不已,但我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样一个时代。同时,我也担心身边的长辈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这让我更加渴望在假期里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序言中,作者提到意识到了一件事情,如果不记下一些事情,她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会迅速消失。因此,她不得不回忆起来,哪怕是在厨房里写下母亲的一生。正如书中引用的乐府文化所言:“心里满了,就从口中溢出。”通过写作,作者完成了对记忆的勾连;通过记录,她抚平了岁月的沧桑,让自己的心底充满了温暖。
《秋园》和其他的书籍相比,有着独特之处。我记得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对它的外观感到意外。它的体积小巧,适中而轻盈,在手中有一种想要反复摩挲的感觉。就连我外出时也随身携带着它,乘坐高铁的时候,我翻开书本就仿佛进入了上个世纪的湖南乡村,亲眼目睹了秋园一家在吃不饱饭的年代中如何生存下来,展现了生命的韧性。
我也忘不了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在一两段的平静叙述中结束了他们的生命。比如梁先生的两个儿媳,因为得到了梁先生看病客人给的两张游园会的票而兴高采烈地一起出门玩,结果却在游船上出了意外。梁先生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不久也去世了。秋园的人生苦难从此开始,她不仅在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还经历了两个孩子的意外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使她一度痛不欲生。即使到了八十九岁高寿,她因骨折而痛苦不堪,最终离世。她一生的判词竟然是“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
书籍中的目录采用了作者的手写体,以地名为章节,恰好呼应了秋园给自己盖棺定论的前半段。地点和时间概括了一生的轨迹。手写体再次证明了写作的神奇之处,即使在逼仄的厨房里,也能完成回忆的记录。作者重写这个故事时,手写稿纸竟然达到了8斤之重。人的一生何其轻又何其重,幸而有人愿意书写,如同一滴水汇入人类历史长河。
在阅读过程中,我曾一度忘记了秋园的姓氏。这与在阅读历史类传记时通常没有女性的名字形成了对比。母亲通常只是被称作某某母亲,没有具体的名字。然而,在这本由女性书写的小说中,我终于知道了她的名字——秋园。她是她自己,即使遭受了命运的摧残,也依然是受人尊敬的“梁老师”,一个独立的人。感谢作者杨本芬女士的记录,让秋园这个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泛起了浪花,让我获得了力量和感动。
总之,这本《秋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家庭和历史的思考。通过这本小说,我不仅了解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经历,还审视了自己的幸运和责任。这是一本值得深入思考和品味的小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