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王昕所提出的“释怪”这一特征所言,乾嘉学派重视考据的学风影响到志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阅微草堂笔记》的志怪具有了“无怪化”倾向。这意味着作者对未知现象表现出了好奇与探索的态度,而这种好奇与探索又带有一定的学术探讨性质。因此,通过对《阅微草堂笔记》进行文本解读并分析其与清代学术话语建构的关系是可行的。
然而,“释怪”倾向与清王朝知识系统的局限性相互作用,使得《阅微草堂笔记》的海外想象与他者想象呈现出二相性。面对海外新事物时,作者既对其进行本地化的处理,又构建了一种“异物殊方”的形象。这种构建背后意味着对天下体系的构建。在本地化的过程中,作者将原本并不属于“天下”的对象纳入其中;而在“异物殊方”的构建中,则是对“他者”的构建。前者体现了融合与交流,后者则表现出区别与定位的特点。作者选择本地化对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西方事物的接受倾向与选择标准,与对“他者”的构建形成对照,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对西洋文化的接受与抵制。而基于这种内外二相性认知构架,西洋风物就被赋予了评判的真实与虚幻的二相性。
虚幻性指的是西洋风物对志怪传统的继承以及“异物殊方”的构建。但真实性则指向更为现实的挑战,即在面对中西差距时,清代士人是如何作出选择的。同时,这也有助于解释清王朝世界观在近代前夜的生成过程,并对近代以来的现代化之路进行反思,探讨其基础和起步之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