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提起风度一词,人们往往会想到魏晋风度和民国风度。这两个时期活得有风度者众,但魏晋风度多为男性所拥有,民国风度则女性也不遑多让。民国女子的闪耀,一方面是因为纷乱时局给了她们更多的磨难和展示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们中的多数在经济或才学上堪与男性匹敌。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一书为我们呈现了19位民国时期奇女子的主要生平。她们中有作家,有学者,有梨园名角,有商界精英;有大家所熟知的张爱玲、林徽因、萧红,也有多数人不太了解的潘玉良、阮玲玉、潘素等。
而我先知道的恰恰是后者中的潘玉良、阮玲玉等人,村里刚有电视的时候就看了关于她们的影视剧,虽然当时并不知道她们都实有其人。潘玉良本不姓潘,她是随了将她从青楼赎身出来的优质男人潘赞化的姓。后来她成为上海美专首批女学生,毕业后又去法国深造。无论是“前世”的出身,还是“今生”的创作(人体绘画),潘玉良都不被世人所容,无奈再次赴法直至终老。但她在国外的“三不”(不谈恋爱,不加入外国国籍,不依附画廊拍卖作品)原则显示了她对爱情和祖国的忠贞,以及即便身处逆境仍不依赖、不攀附的卓然独立。
同样被赎身并成为画家的还有潘素,为她赎身的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张伯驹出身豪门但超凡脱俗淡然有正气,潘素不幸沦落风尘却兰心蕙质不染丝毫尘埃。他们更深的契合体现在共同的爱好——收藏和保护珍贵文物上。当张伯驹遭人绑架被索要视之如命的珍藏字画时,潘素变卖自己所有首饰细软,奔波周旋八个月用20根金条将人赎回。但是他们却将所藏字画悉数捐给了国家,这份情怀令人钦佩。
演员阮玲玉16岁出道,25岁便香消玉殒,只因所遇皆非良人,更有“人言可畏”令她无法挣脱。与之相比,孟小冬和胡蝶都算是幸运的,汉歹有个相对安稳的后半生。作家里,名气较大的张爱玲、萧红也是情路坎坷,想来唯有杨绛先生与夫君既门当户对又志趣相投,且淡泊名利不困于俗世,令人称羡。
书中这些民国女子若单论谋生能力均各有所长,几乎不逊于男子。但在谋爱方面,参差甚大,其情路波折程度与个人在爱情上独立与否颇有关系。这些民国女子的才情人生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她们在爱情和事业上拼争的身影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车轮湮灭,反而给予现代人更多的启迪和警醒。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