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逐渐增多。所谓原生家庭,最早是由北师大的武志红老师提出,指尚未结婚的儿女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而原生家庭之伤则指父母对子女的言行举止不出于滋养或爱护,或者父母让子女为天性而感到羞耻的做法。在我们的幼年时期,我们需要父母提供持续稳定的情感滋养,以发展成为健康独立的人。然而,由于父母本身的局限性,我们在向他们寻求帮助时,往往会遭到忽视或责骂等反馈。这使得我们开始认为自己的需求不正确,压抑了自我,并接收到一种信号:我们的感受不重要。这很容易导致我们的自我价值感降低。
近期上映的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中的娜娜就深受缺乏爱的痛苦折磨,她形成了讨好型人格,希望通过外界的认可来填补内心的空缺。但实际上,孩子的自我价值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不需要做任何事来争取父母的爱。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在中国,孝道文化倡导养儿防老,父母的爱往往是有条件附加的。因此,为了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我们有时不得不戴上面具,并与内心真实的自我产生差距。这会让我们对内心的真实感到羞耻,产生一种有毒的羞耻感,认为真实的自我不够好,不值得被爱,需要隐藏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来迎合他人。然而,由于这些情绪无处释放,它们往往转化为对自己的攻击,导致出现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一系列心理疾病。而这些心理疾病往往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他们只会认为我们是在无病呻吟。
在恋爱中,因为无法相信伴侣会全心全意地爱和接受自己,我们常处于害怕失去伴侣的恐慌中,不断试探和验证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我的边界,因为这个过程将让你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是什么。边界就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道隐形栅栏,规定了什么属于自己,什么属于他人。明确的边界会考验我们不稳定且脆弱的自我认知。其次,是否需要与父母沟通要看具体情况,以及父母是否有反思的能力。但无论如何,我们需要在物理和心理上与父母分隔开,没有人可以真正地伤害你,除非你允许他们这么做。控制与反控制往往相辅相成。精神上的“弑父”和“弑母”是成人的必由之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