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人们变得异化,他们的学历、职位、外貌和财富等都可以被贴上标签。这样的社会不需要一个有血有肉有爱的自由个体,而是需要可替换的螺丝钉,用来让资本主义世界按照自身规则运作。
弗洛姆将两种被称为爱的形式称为“相互性的满足的爱”和“他认为这两种形式都是当代西方社会爱情瓦解的病态。相互性的满足的爱不仅仅指物质层面(包括外貌和性),还包括心理层面,即一个人的爱始终是另一个人爱的延续(与父母相关),这是一种二手情感,本质上是一种索取和交换的关系。而作为协作和逃避孤寂的爱,则是由人们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催生的,人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能帮助他们逃避孤独感的对象,这是一种自私和自恋。
在现存的社会结构下,能够同时实现爱情和“正常”生活是不可能的。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准则与爱的准则是不相容的。然而,现代社会的具体情况非常复杂。在现有的制度下,能够真正经历爱的人是极个别的;在当代西方社会,爱是非常罕见的现象。这并不是因为许多职业对博爱的态度不容许,而是因为生产至上、贪婪的商品社会的精神使然,只有极个别的人能够抵抗这样的精神。因此,那些真正关心爱情,并将其视为人类生存问题的人们很可能得出结论:如果要让爱成为一种普遍存在,而不仅仅是个别罕见的现象,那么我们的社会结构就需要发生重大而合理的变革。弗洛姆由此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在这个时代的洪流中,我们可能会像浪花一样,被社会冲刷,失去自主性。但是,就算浪花力量再微弱,它仍然需要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力,需要有信仰,并且有实践信仰的勇气。
“正确的信仰是根植于一个人的思想和感情体验中的信仰。理性的信仰并不是单纯对某个事物的信奉,而是我们的信念具有的必然胜利和坚定特质。信仰是个人整个人格中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种特定的信仰。”——艾里希·弗洛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