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一段时间后,书中的内容却忘得一干二净?
相信每一个喜欢或不喜欢读书的人,都遇到过这些问题,那下面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让读书变得“有用”。
《海绵阅读法:如何吸收一本书的精华》这本书的作者李小墨,也是一个酷爱阅读的人,她的阅读之旅并不顺利,从散漫阅读、大量乱读,到强制输出、建立知识体系,再到写作和变现,最终形成了系统的方法论,跨越了六个阶段。
李小墨花了12年的时间,专注地探索一个问题——“如何读书”,最终她发现了一套有效的读书方法论,并从中获益。
一、如何最大化吸收一本书的内容通过三种层次的读书笔记。首先是局部碎片化的笔记。很多人拿到一本书后,翻来覆去地阅读,却并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想从书中得到什么。还有的人会随意地用笔画线,对书中内容的记录很机械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李小墨老师开发了一套万能的读书笔记模板。这套模板包括阅读动机、核心概念、金句收集、联想发散、洞见时刻等九个要素。阅读动机是指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希望从中获得什么,解决哪些问题。核心概念是指一本书的核心观点,例如《被讨厌的勇气》的核心概念是课题分离。金句收集不必多说,就是我们从书中看到的好词好句。联想发散是指如果书中的某个部分让我们想起了别人说过的某句话、新闻里的某个故事或另一本书中的某个观点等,我们就把它们记下来。这些内容能帮助我们理解和内化,进行快速,持久的记忆。洞见时刻是指在认知上经历的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的时刻。真正有效的阅读一定是不断推倒和重建的过程,原本根深蒂固的认知可能在阅读中松动,原本困惑迷茫的部分可能在阅读中明晰。洞见时刻的重要任务是反思和总结令自己最振奋的新发现。
第二层是全局概览的笔记。全局概览的笔记需要使用思维导图。步骤如下:准备一张白纸横向放置,把书名写在正中间。把章节名梳理逻辑结构,依次绘制分支。对图进行上色。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通过一张纸看到一本书的全部精华。
第三层是结构内化的笔记。结构内化就是把一本书变成一篇读书文章,即把书读“薄”。费曼学习法告诉我们“输出是最好的输入”,如何证明你掌握了某个知识就是你可以以所有人都理解的方式讲出来。
二、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在遇到《海绵阅读法》之前,我总是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默读,这种习惯其实是不正确的,而且会影响阅读速度。除了诗歌、散文和小说,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逐字逐句阅读。使用常规的速读方法,先写下阅读目标,然后看书名、作者介绍、序言、后记等,接着浏览一下书的目录,快速翻读整本书,细读最能解决当前问题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最后用自己的话组织出答案。需要说明的是,阅读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不同难度和篇幅的书,需要不同的阅读速度;同一本书的不同部分也需要不同的阅读速度。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真正的阅读成果是书对我们的影响和改变,而不是读书的数量这个虚荣的指标。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于读书的意义再也不感到茫然。我找到了通往理解的桥梁,而不必摸着石头过河。
“改变只能在现实中发生,而不是在书本中发生。”“行动只能从你自己开始,没有人能替你开始。”这本书给了我启发,读书不只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应用所学知识,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动。阅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与现实相结合的行为。只有将阅读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