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辛波斯卡诗集《黑色的歌》里译者提及的书本。想看。
感觉这本书看的时候可以把罗翔《法治的细节》里谈死刑那段也拿出来再看下。
虽然和作者的立场不一样,但是想看看其他视角,这个话题本身就很难探讨,看似二元或生或死,但是牵扯到生活中的丝丝细节。
更新:
看到一半的时候,觉得写的松散又过于主观所以不太喜欢,但还是想扫一下全文,因为我想知道废死联盟里的人在思考着什么?
(PS后半部着实有点看不下去了)
死刑废不废是一个相当宏观又细小的话题,在看之前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观点输出和原因剖析,但很可惜,通篇都是一种混乱的情绪化文字,没有一个铿锵有力的着力点。甚至很多时候,我觉得她模糊了自己所要表述的。
还是建议大家可以结合罗翔的《法治的细节》里那个章节“死刑需要废除吗?”一起看看。
其实,比起废除死刑,作者更想要的是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来对被告者,更系统的社会体系来保障原告。
这,从现实层面来说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改造,太难太久太无望。
作者废除死刑的目的之一就是不希望用死刑来威慑群众,把它当做法律最高的“恐吓”。所以他们陷入一个二元单选的境界,死或不死。
他们不同意死那就只能选择废死。
这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立场,那就是当你对死刑存疑并且必须选择立场的时候,你的选择只剩废死。
但其实作者很多时候情绪是动摇的,因为废死后的一切是未知的,假如有些恶如果不用死亡来威慑,还有什么能最高级别的报复和恐吓?他们也不知。
废死和支持死刑的立场不同,最大的原因就是看的角度和所放的重点问题不一样,也并不是说废死就代表他们假清高。
作者也是希望判死能更慎重,所以引用了很多疑似冤案的例子,但这也导致她的文章观点太过片面和主题偏离变成了对司法系统的抨击和质疑。
就我看来,司法系统的不完善才是她最大的困惑和愤怒,“废死”只是他们想对系统不完善的一个手段。
罗翔老师之前也是支持废死,后面他的观念变成支持慎判。特意摘几段他书中文字:
“直到今天,主张废除死刑的人士所使用的论点依然没有超越贝卡利亚200多年前所提出的思想。
(*看了这本书后,觉得罗翔老师说的很对)
贝卡利亚在书中提出了五点废除死刑的理由。
贝卡利亚五点死刑废除理由:
1,国家是人民让渡权利形成的机构,没有剥夺人民特殊的生命权的权利,死刑是对社会契约论的违反,是一种权利滥用。
2.死刑惩罚强烈但短暂,没有长期持续性的处罚效果好,死刑不如终身苦役。
3.死刑犯在某种程度上是弱者身份,有可能激起人民的怜悯和同情,从而使死刑效果大打折扣。
4.死刑可能使人们更加残忍,陷入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
5.死刑一旦执行,无可撤销,冤假错案的遗憾不公无法弥补。
C.S.路易斯提醒我们:刑罚的人道主义理论披着仁慈的外衣,但却全然错误。它很容易蒙骗善良的人们。其错误开始于将仁慈与正义对立起来,看似高尚,事实却是高尚的错误。
仁慈只能在正义的基础上,离开了正义的仁慈就如顶着美丽绿植的食人草,它诱惑着善良的人们走向狂热的残忍。
只有面临死刑的威胁,犯罪人才可能会生出真诚的悔改。从这个意义上讲,死刑恰恰是对犯罪人的尊重,因为只有当其认识到自己的罪错,并愿意献出生命来偿还罪债,他才重拾了作为人的尊严。
尊重生命既要求保留死刑,又要求限制死刑。”
我的想法和罗翔老师一致,慎判但保留并予以限制。
为什么呢?因为生命无价,那些用绝对的恶剥夺他人生命的人,他们所拥有的第二次机会,下一秒的呼吸,都是被害人所无法拥有的。
而我们所认为的“痛苦”也是活着的人才有资格判断和感受的,而死亡是未知的混沌。他们应该用死亡去经历受害者的死亡,去经历受害者没有选择的死亡。
这并不是一本优秀的书,我甚至觉得她浪费了一个很好的命题,但是我支持废死联盟也支持她,即使我们立场相背,但不代表我们就是敌人。
因为,社会需要这样一批人,需要不一样的声音,即使立场不一样,最终的终点也都是为了一个更好的社会。
死刑与否,所说的都是惩治手段。但所有的一切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不断努力去构建一个法律体系和保障系统更全面的社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