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本书是由知名作家薛舒所写的,它们的内容让我想起了一个过去的央视公益广告。广告的情节是:一大家子男女老幼欢聚一堂吃饭,席间老父亲颤颤巍巍地徒手抓起盘子里的饺子往衣兜里塞。大家都愣住了,儿子尴尬地问:“爸,你干嘛呀!”老年痴呆的父亲目光呆滞地回答:“我儿子最爱吃饺子”。广告最后的旁白说:“也许他忘记了一切,但他从未忘记你。”这个公益广告呼唤着子女对父母的爱,非常令人感动。
而今天我看到的两本薛舒的新书《当父亲把我忘记:隐秘的告别》和《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更深入地唤起了这种感动,它们更加细腻和深刻。我不得不说,在这个高科技日新月异快节奏的时代中,这样的作品难得见到,它们回归了人们对亲情的挚爱。阅读过程中,我回忆起了从前美好单纯的时光,以及与父母最温馨时刻的回忆。在故事中,岁月侵袭和疾病折磨之下,珍视与家人陪伴的时光变得更加重要。这两本书有着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在我们被鼓励向前看向未来的时候,能够暂停脚步,回头看看那些养育我们日益苍老的父母,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以一个为人子女、为人妻子、为人姐姐、为人母亲的普通人的角度,记录了在父亲突然被阿尔茨海默症摧垮的全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作者极具代入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据统计,全球约有3700万痴呆症患者,每7秒钟就有1人被确诊患上该病。而患上病后的平均寿命只有5.9年,成为老年人生命中的四大杀手之一。虽然病症遥远,但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或听说过亲朋好友家里的老人得了这种病。病魔就像随机的抽签游戏,在人群中收割生命。到目前为止,阿尔茨海默症还没有确切的医学原因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说是一种缓慢的单向绝症。很多人不愿看这类书,接受这方面的新闻,因为害怕带来厄运,避之不及。有些人不仅害怕自己得病,还担心家人也会得病,陷入恐惧和彷徨之中。
薛舒作为知名作家,因善于思考生活而被广泛认可。她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记录下自己与父亲生命最后阶段的感悟。可以说,这两本书是用泪水凝结而成的,传递给社会和读者,留下宝贵的人文价值。父亲对她的记忆像流沙般慢慢消失,伴随而去的还有那些美好童年的回忆。最终,父亲在她面前甚至分辨不出谁是谁。但父亲依然是父亲,亲情并不会消失。父母承载了我们整个生命,父母在,我们才有一个来处。我常常思考,也许我们本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我们的生命在一个个新旧躯壳的轮回中代际流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老去的父母呢?这才是这两本书最宝贵的意义,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人都能从中获得感悟。
总的来说,这两本书令我感到非常压抑,我无数次地泪崩,擦干眼泪继续阅读,哽咽着读,几乎到了承受极限。可以说,这是今年最催泪的文学作品,没有之一。但作者并没有渲染或卖弄悲情,她只是毫不装饰地展现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感受。我相信作者在细数内心历程的时候,也同样再次体验到了那深刻的痛苦。这样的作品与市面上那些为了博眼球而精心布局、修辞技巧炫耀的作品完全不同。因为它们真实,所以感人。读完之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复心情。因此,我不太建议最近处于低谷期或有压力的读者阅读,以免雪上加霜。这本书更适合那些对生活感到麻木和索然无味的人去阅读,或许可以唤起他们心中对生活的热爱,“你为什么不走,你爸爸老年痴呆都已经认不得你了,你还留恋什么?”丈夫回答道:“但我认得他!”对一个彻底丧失记忆的老年痴呆患者来说,子女是否重要呢?他甚至连对方是自己的孩子都不认识,连自己是谁都记不得了,他的灵魂仿佛从躯壳中渐渐流逝。但作为子女,我们还记得。父母承载了我们的一生,只要父母在,我们的人生就有依托。因此,我常常想,也许我们从来就不是独自度过一生的,实际上,生命从未中断,只是在一个个新旧躯体的新陈代谢中代际流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己老去的父母呢?这是这本书所能带来的最宝贵的价值,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悟。我推荐这两本书给大家阅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