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和断代史的书多如牛毛,满目所见尽是王朝更替、战争军事、体制机制,但真罕有人将视线转到这小小的一枚货币上。
货币,看似微不足道,甚至习以为常到让人忽略,也就很少有人从历史研究的角度长篇累牍地书写脉络。但被人忽略有时并非因为它无足轻重,而恰恰是太过重要,重要到早已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自然存在的一部分,直到这本另辟蹊径的中国史出现。
翻开书,序言就让人耳目一新。
东西方在近代走向两条不同的岔路,个中缘由早已被浩如烟海的书籍说了个透彻,政体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地理原因……但这本书提出了另一个角度,即币材原因。
只要接触过经济学,想来都听过马克思的一句话,“货币天然是金银,但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而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从先秦到汉中,法定货币都是青铜。
西方以贵金属为货币,因此各国统治者对金银有强烈渴求,这进一步激发地理大发现,成就了日不落帝国和西方殖民文化;而中国不在意货币的绝对价值,古代先贤屡屡提出“货币无用论”,认为金银本身无用,与庶民的饱暖无关。
币材一路从青铜甚至下沉到铁、铅、陶瓷、麻布,再到一文不值的纸币交子,货币信用非是基于货币本身的价值而是基于统治者的绝对权力和行政命令,这是对金银“祛魅”的文化。
而对于秦亡于暴政这一流传甚广的“盖棺定论”,书中也提出了乍一看瞠目结舌的观点,即秦亡于债务危机。将债务危机这个近代词汇与两千年前的王朝相结合,难免有一点时空错位感,但这一观点的提出并非是哗众取宠,而是引证丰富,辨析缜密,通过自圆其说的逻辑链条推到这一结论。
秦一物多价,“固定官价”、“正贾价”和“市场价格”并存,这价差为公权力寻租创造了土壤。
而统一天下后,社会上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原因之一是始皇帝发布功赏诏书,本来平稳的货币支出在极短时间内大水漫灌;之二则是由于秦朝的官方货币之—行布,民间纺织业也有织布的能力,且效率远高于官府,这就意味着铸币权旁落民间。大量布涌入市场,布越来越多,钱币越来越少,而布使得公共财政同步缩水。
而秦二世为了挽救这一困局,进行货币改革,重要举措就是“废行布”,作者将其有趣地称为“赖账”,这一做法先坑贫民,再坑富户、官吏,最后坑宗室、大臣,一步步把自己人得罪光,从根本上导致了秦的崩溃。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这个明智不仅仅指从历史小故事中臧否人物,汲取教训,更重要的是自跨越千年的时间维度中抽象规律,指导当下。
而在这抽象规律过程中提出的每一个新颖观点,无论读者自身是赞同还是辩驳,那一瞬间都无疑是读史最有趣的时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