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汪中文教授的课《说文解字540部首详解》,这是一门非常深入的课程。我在开车的时候听了一遍,当作是听说书一样。但是我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够好的,所以我决定拿出书来认真阅读一遍。然而,我发现草草地阅读一遍并没有什么用。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抄写《说文解字》收录的所有字。
这个决心是在今年春天下的。然后我完全忘记了这件事,直到国庆假期回来,在办公室打开了很久不开的抽屉,看到一本《说文解字》,才想起了这件事。经过为期三天的心理建设,我开始了抄写的工作。
当然,我知道一口气抄写9000多个字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格式:按部首抄写。首先写下这个部首,然后画出这个部首的纂体写法,标出这个部首的反切(我还加了汉语拼音的注释,因为有些反切可能存在问题),然后写出这个部首的含义,最后抄写出这个部首下的所有字。虽然这个过程中,写部首的含义是增加了我工作量的主要原因,因为每个部首都至少需要写一句话:“凡X之属皆从X”,即使每个部首只需要8个字来解释清楚,也需要写15个字,乘以540就是8000多个字,这导致工作量至少翻了一倍。再加上反切还有1000多个字,所以我一共抄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
幸好当时我没有打算抄写每个字的注释,也没有打算去通过抄写认识每个字,否则可能要抄写几年都无法完成。
我之所以统计抄写字数,是因为原作也统计了字数(甚至统计了异体字的数量),所以在我抄写完每个部首之后,我会检查一下有没有漏抄的字。如果漏抄的字数不太多还好,但是如果漏抄的字数很多,就很容易出差错。最糟糕的记录是“木”旁的433个字,漏抄了12个。最好的记录是水部,487个字,一个都没有漏。
根据我的统计,这本《说文解字》一共有540个部首,分为十四个卷,收录了9836个字。与我自己写的本子上的字数9353相比,可见原作也有一些错误。
根据我的理解,将《说文解字》分为十四个卷主要是为了方便印刷等,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部首之间的排序,可以看到一些微弱的联系,比如形体相似的部首会相邻排列,比如“牛、犛、告、口、凵、吅、哭”等连续的部首,它们的形体之间存在一些联系,但是关联并不多。而且一个卷与另一个卷之间的划分也不是必然的,比如第十二卷的最后一个部首是“弓、弜、弦、系”,而接下来的第十三卷则是“糸、素、絲、率”,这两个卷之间也存在联系。至于上下卷之间的划分则更是没有规律可言,比如第十一卷上面只有一个部首“水”,而下面则是从“沝”开始的。我只能看出的唯一原因就是“水”部所收字太多了,占了整卷的一半以上(487/713)。所以很可能这样划分是为了排版的好看。
汪中文对《说文解字》收录540个部首的数量做了解释:许慎受到了当时的风气影响,所以硬要凑齐一个6x9x10的数字,以显示阴阳调和。
阅读《说文解字》还是有一些门槛的,不仅仅是因为我之前听过课,又抄写了一遍,我才能看懂书中的一些字。
另外,其实《说文解字》并不是我之前心目中的一个字典类的书,它与字典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说字典相当于身份证,通过看字典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基本情况,那么《说文解字》更类似于家谱。通过看家谱,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个人是哪个家庭的、有什么关系,但不太了解一个人的基本情况。比如,对于字典中的“元”,我们知道它的意思是“始也”,对于字典中的“丕”,我们知道它的意思是“大也”,对于字典中的“吏”,我们知道它的意思是“治人者也”。后面还有一些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以看懂,但解释得非常简单,更注重的是字的结构和部首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想找详细的解释,可能要看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因为他在书中添加了很多解释(古代人为什么要这样简略地写书)。当然,更容易的办法是查字典。
我记得汪中文布置的课程作业是让我们找几段《说文解字》的原文进行点句读。这个点句读真的非常困难,我只能勉强理解大意,不可能做到完全点读。
抄写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麻烦的地方,那就是我必须写繁体字。一开始我觉得通过写繁体字能更好地理解字的构成,但很快我发现这是多余的,因为大部分字我都不认识,只能照着抄写,无法转换成简体字。
实际上,部首在《说文》中并没有收录所有的字。我理解的情况是,大多数情况下是按照形旁来收录的。比如,“丕”是从“一”而来的,所以归入了“一”部,而不是“不”部。“雀”归入了“隹”部,而不是“少”部,等等。但这个并不是绝对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说文》中的部首太多了。今天我们一般认为汉字部首大概有一百多个,而许慎的划分太细致了,出现了很多“二阶部首”。比如在《说文》中,“木”是一个部首,代表与树有关,而“林”则是另一个部首,林部的字与木头有关,所以与“木”部首之间好像隔了一层。因此,许慎将其拆成了两个部首。今天我们可能更多地从字形上来看部首,而许慎则细致地体会字义的差别。还有一种情况是部首必须能独立成字,不能构成字的笔画不能成为部首。这个情况较复杂,因为有好几个字实际上只有一笔,比如“一、丨、丿”等都是字。但它们组成的部首所收的字必须符合这几个字的含义才行。
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说文》中的部首只有一个字,因为很可能所以原则上不止一个字,只是没有列在该部首中。
由于我手上的这本《说文解字》是1963年出版的(2009年印刷),宋版影印本,部分字比较模糊,很难看清楚。加之我的懒惰,不想查每个字的正确写法(主要是很多时候很难查,我又不认识字,没法用拼音,又看不清楚不知道怎么写,而且手机的手写输入函数并没有收录这些字),因此闹了不少笑话。比如经常遇到的“寿”字,我开始抄写没几天就至少写过5-6次了,每次写那个字都呈现不同的样式。后来才查清楚,应该是士勾工横口寸。
还有每个部首都会写的“属”字,写了30多个之后,我起码写了5-6种不同的样式。我知道是尸字头,下面是个四,一个框框,一个虫(也就是蜀),中间是个什么看来看去看不清楚。肯定是有很多横,但有时看起来是断开的,有时看起来是连起来的,有时候好像又有个短竖在里面。在写了30个之后,我突然醒悟过来:这不就是竖边上左边四个点的样子氺(注意不是“水”,不然就是“尿”了)。
我家的老爷子说得对,写对字只是小学生的要求,成年人了,随便涂一涂差不多就行了。类似于“且”和“具”这种字中的横的数量问题,成年人根本不会在意。
学习古代文字,我觉得学习篆书是最基本的,因为很多字在楷书中已经变形得无法理解,但是在篆书中也会有错误,必须参考更早的字才能理解。但这已经超出了我们需要了解的范围,对于我这个门外汉来说太专业了,特别是很多字的起源和演变问题,也没有定论,我猜很多变化现在已经完全无法理解了。
我现在觉得,考察生僻字没有意义,因为我意识到:纯粹基于记忆力的考试无法测试出水平。比如,如果一个人能说出“彳”是指双人旁的意思,说明他有常识;如果能说出“彳”不是指双人旁而是指犹豫旁的意思,说明这个人相当有知识。如果能说出“彳”念chì的,除非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或者记忆力很好,否则就是特地查过来显摆的。同样地,如果能说出“廴”是指延旁的意思,说明有常识;如果能马上写出“廷”和“延”的字形,说明这个人相当有知识;如果能说出“廴”念yīn的,除非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或者记忆力非常好,否则就是特地查过来显摆的。
我觉得学习古代文字,不能仅仅根据字形来理解字义,因为你真的不能确定那个字是不是你想的那个字。比如,这个字的形状看起来更像是“谷”,而不是你想的那个字。汪中文经常会说“这个形体”如何如何,而不是说“这个字”如何如何,原因就是一个古形体,并不一定是你想的那个字。
从左往右依次是:方形鸟,年轻鸟,狗鸟,乾鸟,箭鸟,钩子鸟。有足够的材料可以编一本《神奇动物在哪里》了。
在《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说了一个词,Penny表示听不懂,然后Sheldon再解释了一遍,用非常学术的语言,Penny说:“Sheldon, I know you think you are explaining... But you are not。”很多时候我也想对许慎说:“许先生,I know you think you are helping...”
关于舌头,下面的口很好理解,但为什么上面是个干呢?许慎说:“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干亦声”。我觉得这样解释还不够明白,所以我补充说:“凡物入口必干于舌,所以从干”。
必须承认,对于许慎创造的一些字,我真的不能理解。比如“觋”,在我看来,它的字形仿佛很纠结。因此,我认为“觋”是指巡回在街头巷尾的巫师,是一个经常在外云游谋生的巫师。因此,“觋”是指行商,而“巫”则是指宅商。
谁能想到,“敖”这个字居然是属于部首的。左上角是个出,左下加上右边的“王”就是“放”。
“既”和“即”都是皂部的。
“”和“永”这两个字有渊源的关系。“永”表示水流源源不断,“”表示水流即将干涸。
这两个字,别说是繁体字的复杂程度了,我就连写这两个字的正确笔画顺序都写不明白。最后我不得不上网查询了,才发现首先要写右边的一竖,这个我怎么猜都猜不到。
以下纯属恶搞:
关于舌头,下面的口很好理解,但为什么上面是个干呢?许慎说:“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干亦声”。徐锴觉得不够明白,补充说:“凡物入口必干於舌,故从干”。
感觉这个蟑螂精是一个“民”,民的解释是这样的:“众萌也”。
这是古人发现了海狮,但是古代没有足球给它顶。
糖葫芦。
第一次看到“秃”字,感觉怎么这么长的头发还是秃的。后来看到了“首”字,才明白原来正常的头发应该是三条,只有一条的显然是秃了。
有个字,兔子的下面的兔字变成了比,㲋,读作chuo。第一音韵写的是:丑略。显然这是因为这个字太丑了,被忽略了。
学古文字,不能单纯地从字形来生义,因为你真的不能确定那个形状是不是你想的那个字。比如,这个字的形状更像是谷,而不是你想的那个字。
从左到右依次是:方形鸟、年轻鸟、狗鸟、乾鸟、箭鸟、钩子鸟。通过这些图案,我觉得完全可以编写一本《神奇动物在哪里》了。
关于海狮,下面的水波动表示它正在游动,但是它的上面是干的,我觉得古人真的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海狮游动的场景。
有一次,Sheldon在《生活大爆炸》中说了一个单词,Penny表示听不懂,然后Sheldon再次解释,但用了非常学术的语言。Penny说:“Sheldon,我知道你觉得你在解释...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很多时候都想对许慎说:“许先生,我知道你觉得你在帮助...”
觋,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让人看到,引申为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所以觋的意思就是指在外云游的巫师,行商。所以觋是行商,巫是坐商。
在《说文解字》中,龋的解释是牙齿不正,牙字旁加上禹就是蛀牙的意思。
丩这个字已经很曲折,再加上一个绞丝旁,纠字就更纠结了。
右边那个是鬲,表示一种三足瓦罐,左边的字表示正在蒸。
学习古代文字,不能期望形状就能决定字的意义,因为你真的不能确定一个古形体是否就是你认为的那个字。
从前面到后面,一共是:方形鸟、年轻鸟、狗鸟、乾鸟、箭鸟、钩子鸟。看来这些形态可以编成一本《神奇动物在哪里》了。
从我的抄写扫描件来看,《说文解字》的抄写工作是非常繁琐的。
总的来说,抄写《说文解字》不仅需要耐心和毅力,还需要对古代文字和文化的了解。这门课程深入解析了汉字的组成和含义,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的精髓和底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