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无意间再读书app打开了这本《在雪山和雪山之间》,在阅读的七小时七分钟里,我的心仿佛被净化了。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是一本描写自然的书。作者乔阳长期居住在滇西北,她经常去山上小住并且拍摄高山植物。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她产生了对于生命和生活态度的哲学思考。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十分平静。作者早晨被鸟鸣声唤醒,从高山森林中采集可食用的植物做饭。春天,万物苏醒,流水潺潺,树木抽出新绿;夏天,高山植物茂盛生长,花朵繁花似锦;秋天,花草凋落,大地一片金黄;冬天,山间万物沉寂。她在草地上与马儿一起休憩,夜晚静谧地看星星,在香柏林中狂奔,在与当地藏民共进晚餐时聊天。她的文字中透露出一种“万物皆外在于我”的感觉,她的视角没有落在别人身上,只看到自己、自然和整个世界。
这本书虽然几年前出版,但对于当下困扰我们的问题依旧有益。她提到,在山上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只需看到桃花开放,她就知道春天来了。于是她说:“我为什么不能放松地生活呢?”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钟,只需在感应到时机恰好时启动生命的力量。这或许是对于“人生是旷野”这句话一个很好的诠释。我理解,“人生是旷野”更强调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就像作者所说的“放松地生活”,我们可以大胆地做我们想做的事情,而不必局限于社会所谓的“传统路线”,只要我们按照自己的时钟,生活在自己的时区,就不会受到社会所谓的“重要时间节点”的影响。在作者观看星星的时候,她说:“我坐在整个世界里,我坐在世界和宇宙的中心,我的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星际深处最远的那颗星。它太远而被认为黯淡无光,人们不知道它不需要显示有光,它的光在我的眼睛里。我喜欢,世界就无事,我安好,世界就安好。”将自己放在中心位置,关注自己,不纠结于他人。我的很多烦恼来自于人际交往、比较和他人的评价。但当我们真正将自己置于中心、不再成为他人审视和评价的客体时,许多烦恼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她说:“我必须意识到,当一个人的意志和欲望越少,他受到这个世界表象因素制约的可能性就越少。我的心力有限,应该尝试更多让自己处于空的状态,我正在这么做。”很多时候,我对自己太过紧张,对自己感到失望,源于对自己的期待过高。但实际上,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认为,自然本身就蕴含着辩证法的哲理。无论是树木花草,还是飞鸟昆虫,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之中。花开谢,第二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又会再次盛开。如果气候微妙地发生变化,水汽或早或晚到达高山,必定会影响高山牧草的生长,从而对畜牧业和藏民的生活产生影响。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而变化之中又有永恒之处。而只需按照自己的时钟发芽、生长、开花,不必左顾右盼。
我很幸运,在我内心纠结的时候遇到了这本书。尽管我的精神内战还没有完全治愈,但至少在短暂的时刻里,它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其他可能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