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作品的多样性,成为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和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声名传遍世界,被波德莱尔称为“无国界的天才”。雨果将自己的一生分为流亡前、流亡中和流亡后三个阶段,并且这也可以用来划分他的创作生涯。
在青年时期到1851年之前的第一阶段,雨果初期的作品明显带有保守倾向。他通过小说创作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对照原则,比如在《巴黎圣母院》中,他巧妙运用了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在1843年到1851年期间,雨果对文学创作的兴趣降低,转向了政治。最后,他被驱逐出境,开始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也开启了他的第二阶段创作。艰苦的流亡生活使他的才华更加成熟,许多享誉世界的作品都是在流亡期间创作和完成的,比如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1870年到1885年是雨果生命和创作生涯的第三阶段。在这段时间里,他投身于反普鲁士的斗争中。在他最后的作品中,他依然坚定地站在人民和进步力量一边。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他的作品如此广为流传,深得民心的原因。
《悲惨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巨著,共分为五部。这部小说经历了长达30余年的酝酿,最终在1862年问世。最初,雨果打算写一部关于刑罚的小说,但后来意识到仅仅谴责刑罚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人们犯罪的原因,于是他决定写一部社会小说。他一边呼吁改革刑法,一边观察人民的生存状况并搜集素材。他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参观监狱、请教法学家,并了解苦役犯的生活条件等。小说的初衷是以“让·特雷让”为名,后来改为《贫困》,最终在1854年宣布小说即将出版时正式定名为《悲惨世界》。
小说出版后,雨果受到了各种批评和指责,但这并不能阻挡小说的成功。特别是在小说被普通大众读者热烈欢迎之后,批评的声音渐渐被淹没。《悲惨世界》距今已有160多年,它的影响遍及全球,被誉为“法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