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机会去美国留学一阵,虽然因为想要节约一些,没有到处旅行,但也去了一些地方,体会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文化。这一切在当时的我看来没有什么,当时一心只想赶紧完成学业,结束那边夸张的花销。现在回头看看,那几年确实也为我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财富。
季羡林先生这一生去过不少国家,这次也是借着季先生的这本海外游记《一期一会,念念不忘》,回想起了当时的不少事情,有了一些些微不足道的感悟。
在美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人口相对较少。与我国相比,美国的人口只有三亿多,这造成了美国一些城市的人烟稀少的情况,甚至有些地方荒无人烟。我曾经一次深夜开车经过阿拉巴马州,那里没有路灯,加上暴雨天气,我只能靠一道闪电才能看清周围的景色:破旧的谷仓,一望无际的田野。当时心里只想着,车可千万别在这里抛锚啊,这个偏僻的地方,等待救援都不知道要多久。
在国内生活,我们经常感受到拥挤。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种拥挤背后也带来了一些方便之处。比如说公共交通系统,在美国的一些城市,等一辆公交车简直是折磨,打车又是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价格,所以许多人宁愿买一辆二手车,毕竟最后还可以再卖掉,而且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另外,便捷的支付方式也是美国的特点。我们国内的城市几乎已经看不到使用现金的场景了,但是当我在美国的时候,最方便的支付方式还是信用卡,还有不少人使用现金。
美国的硬币也有一些特点。最常见的是一美分(cent)、十美分(dime)和二十五美分(quarter)。虽然我听说过五十美分(half dollar)和一美元(dollar)的硬币,但是我从来没有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此外,每个州还有自己的硬币,大小相似但上面的花纹不同。美国联邦发行的硬币在各州通用,但是州与州之间的硬币则不一定通用。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因为这个事情头疼了好一阵。
此外,语言也是不同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前我觉得英语只是另一种语言,没有其他附加的意义。直到工作之后,我遇到了一个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同事,他问我一个日语中的表达在英语中应该怎么翻译,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也许是因为我的英语没有学好的原因,但是在我所接触的英语中并不存在“请多多指教”这种谦卑的说法。当美国人提出请求时使用的是“May I...”,这已经是一种非常弱化的语气了。
原来,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从语言中反映出来。英语通过直接回答来表达,是即是就是yes,不是就no,但可能由于地广人稀的原因,美国人说话往往喜欢罗嗦。这点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就可以明显看出来,教科书上的内容并不都是干货,作者常常像是在和读者闲聊一样,增加了很多废话。而日语则是另一种极端,一封信中会包含大量的语言铺垫,表达对读信者的敬意、阅读信件的感激、占用对方时间的歉意等等,是和否都会有好几个音节,给人一种委婉的感觉。
我想,学习各种语言、去各国体验风土人情的意义就在于此。即使再好的翻译,也无法百分之百地将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意义翻译出来,只有通过学习和亲身体验,才能感知到每一种语言和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含义。这样才能变得更加包容、平和,因为我们知道他人与我们不同。每个国家的人都有善有恶、有好有坏,而文化的差异使得他们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只有亲身看过、体验过,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这一切。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