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很大一部分读起来都让人感到沉闷,一度让我想给它三星评价,直到后面阿丽莎的信揭示了她自己内心的剖析,我才觉得渐渐舒缓下来,觉得这本书值得五星评价(之前的7.7评分实在有点低了吧!我觉得至少可以给它8分)。在日记中,阿丽莎展现了一个和在罗杰姆面前的她不同的形象,日记中的她更加热情和充满生命力,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困扰和思考。她在外界流露出来的只是一个宗教狂热爱好者,要抑制自己的一切欲望,全心全意为上帝服务,我甚至感受不到她对罗杰姆的爱。而在日记中,她的爱变得更加猛烈和绝望(这无疑是受到了她父母失败婚姻的影响),她还会陷入对自己信仰的怀疑,这让我感觉她更像一个真实的人。现在想起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她小声对罗杰姆说的“我爱你”,一定在她内心经历了激烈的挣扎后说出来的,情感战胜了理智,迫使她开口,对她来说,这已经相当于一次“泄洪”。阿丽莎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她的爱令人心痛,她希望通过爱罗杰姆来实现自我净化和升华,通向上帝之路,但那条路很窄,门很小,只允许一个人通过,她奉行着自我感动的牺牲精神,选择放弃自己的“幸福”来实现罗杰姆的“幸福”。但罗杰姆真的愿意吗?我觉得罗杰姆并不是纯粹地信任,他对上帝的爱是“爱屋及乌”,他更愿意和阿丽莎获得世俗意义上的幸福 - 尽管这种幸福有点平庸。他们两人都想通过美德来证明自己的高尚和境界,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在世间是完美无缺的爱情 - 这种爱情只能在天国存在。阿丽莎自己也承认,她妹妹获得的幸福是那么的容易得到,世俗的夫妻会发现丑陋的一面。她和罗杰姆保持距离,也是因为害怕这种不完美,因为那只会让她心痛。 两个人长时间的异地分离导致他们不断描绘对方的回忆变得想象中的对方,已经失去了真实性和棱角,变得抽象化,只是通向幸福之路的一个引导和象征,他们过分美化对方,不允许在之后的人身上存在与生俱来的残缺。罗杰姆依靠回忆阿丽莎来践行自己的美德,阿丽莎通过死亡实现了这种永恒不灭的爱情,而罗杰姆对阿丽莎完美回忆的忠诚,继续给予他坚定且持久的爱情,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我不得不说,纪德真的很会写作,看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想再去看看他的其他作品。想到陀耶夫斯基的那句话“爱一个具体的人”。我们应该爱一个具体的人,去接受自己和别人的不完美,这样才能避免让自己和他人陷入痛苦中。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