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收到这套厚重的蓝色包装的书籍时,我内心充满了许多感慨。回想起两年前那个月色黯淡的夜晚,在办公室里,老师扫视了一眼桌子上堆满的书籍和文件,告诉我:“你要少读哲学和文学,多读历史,多读一些冷峻而有洞察力的东西,不要轻浮。”于是,这堆书终于来到了我面前,从秦二世元年到汉太宗孝文皇帝前七年,几乎包含了整个秦汉时期,一切铺陈开来,我暂时从个体的漩涡中解脱了出来。
这种感觉与我之前抱着孔子、孟子和荀子的著作晕头转向的感觉完全不同。圣人的道理只适用于圣人自己,对于我们这样的凡人来说仍然很难理解。尝试理解一位智者的心思并不容易。
读熊逸的书只需要用常心就可以了。熊逸老师以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陈述问题。如果非要用形容词来形容的话,就像是岸边钓鱼的一位老人,你可能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头,但事实上他是姜太公。
这些厚重的史书和冷峻的史实,用直白而又不浅显的语言呈现,就像是香醇的美酒,回味悠长。取舍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勇气。修剪掉枝叶后,才能展现出树干的挺拔和树枝的走向。
熊逸的工作远不止如此,他不仅修剪,还为之添上佐料。他以精华的方式呈现了社会科学和历史的内容,将其浓缩在一本书中,展现在细节中。
就拿开篇来说,引言中将秦汉时期的兴亡形容为旧制度与大革命。对于学社会科学的学生来说,这一句话让人有种心领神会的感觉。秦汉两个国家都经历了颠覆旧制度和旧格局的浩荡革命,但一个国家接续了中央集权的历史传统,另一个国家却刚刚创造出中央集权这一新制度。一个国家的民众从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开始暴起,另一个国家的民众则从受压迫最重的地方起义。托克维尔一定无法想象到,几百年后,另一个遥远的古国的后代会以同样的眼光审视自己国家的隐没史海,刀锋和硝烟。
一个人阅读了很多书,有时会发现自己的世界变得狭隘了。固有的模式、思维方式和程序,长期积累形成惯性,会导致思维的迟钝。这是读书人的禁忌,等于给自己造了一个茧房,与盖坟墓没有什么区别。坐在桌前,我牺牲的是行万里路的机会。
人们常说史海沉浮,史笔如刀。读史不仅仅是了解历史本身,也是了解人类内心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有千差万别的面貌,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从最微小的芥子到最广阔的宇宙,人的内心是复杂的,世事也是难以预料的,这正是对人性的锤炼。读懂一个人,也相当于看到了一次世界。当胡亥的幼稚、陈胜的轻率、赵高的悲歌从纸上复活时,我们很难不为他们动容。唯有读史,才能领略到这种魅力,这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人不能傲慢,当我看着千年前的人物和事物时,我感到自己变得渺小了,很渺小。但这种渺小并不像尘埃一样虚无飘渺,而是扎根于我们沉稳的根基、浮生于世的幸运、与历史共鸣的荣光、和大千世界的呼应。我并不是从上帝的视角来看待世界,而是仰望历史的星空。在这苍茫的宇宙中,六道轮回是无法预知的,但历史却慈悲地让我能够与那些书中人相会面。我见到苍生,苍生亦见到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