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和《芒格之道》这两本书分别可以被看作是教材和真题集。作者芒格的人生哲学可以总结为做简单的事,只做会做的题目。这意味着避开可能出错的题目,从而达到90%以上的胜率。无论是人生还是投资,都可以通过这一原则来测试和判断。通过选择不回答那些你不想回答的题目,你可以避免失望、沮丧和不满的情绪。在预期较低、判断力较强且决策不多的情况下,你会遇到的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芒格提到,永远走大道,大道上的人很少。然而,人们往往不愿意学习太简单的东西。例如,选择伯克希尔和巴菲特芒格这样的简单方法本身就是困难的。机会并不常见,所以我们需要等待和集中注意力。对于一般好的机会,可以不出手,错过就错过,问题不大。但对于绝佳的机会,我们应该轻轻松松地做出决策。我们只能抓住几个确定性特别高的大机会,因为对于其他的机会,我们不可能特别有信心。只要能够承受波动,同时持有三个股票就足够了。伯克希尔在50年内只做了不超过100个决定,平均每年只做2个决定。
芒格强调只选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是好机会的投资标的。大多数人习惯匆忙地工作、结婚、生孩子和做项目。他们怕自己错过赚钱的机会,而采取这样的方式生活和投资是无法取得巨大成功的。要想获得成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圈的机会和下注。伯克希尔的优势在于耐心、有钱、对生意的洞察、不随波逐流和良好的声誉,而马斯克的优势在于第一性原理、冲劲和控制力。选择一个标的时,需要考虑自己有什么优势,以及这个标的有什么特别之处。
芒格承认自己不擅长退出策略,他更倾向于一次做好,买入后不再卖出。在银行业中,他说:“在放贷之前,我已经把钱收回来了。”尽管事实上他不可能一生只买了几个标的,但他经常是在别人出价合适时才卖掉。如果一个公司无法继续经营,需要清算,那么也会退出。芒格是一个持有满仓仓位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的退出策略是遇到更好的机会。他提到自己在2009年买入富国银行是运气好,因为当时金融危机给了他机会。如果他没有钱,可能就错失了这次机会。如果没有好机会可以投资,那就等待,或者卖掉原来的股票。
人的行动往往受制于形势,聪明的管理层也无法抵挡糟糕的生意,但糟糕的管理层却不一定能毁掉好的生意。格雷厄姆式的收购在不退出时非常不划算,一般最多只能持有25%或者50%的股份。对于有可能覆灭的公司,需要分散投资,适时退出。在格雷厄姆的原教旨“价值投资”理论中,并没有长期持有的原则。只有在好的生意、好的公司和好的收益的前提下,才会选择长期持有。
芒格提醒我们永远不要以高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尽管有一些好公司的内在价值可能远远高于我们能看到的价值。真正的好公司可能看起来很贵,但事实上可能并不贵。然而,即使一个公司被公认为好公司,也不能确保它能够长期保持这个状态(例如茅台)。
逆向思考是芒格提倡的方法之一。如果你想知道如何获得幸福,那就先思考如何不幸福。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公司如何赚钱,那么就思考如何会搞垮这个公司。对于每个买入的标的,都需要列一张清单,列出如何在这个标的上亏大钱。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避免风险。
芒格建议把最重要的时间投资给自己,也就是把每天状态最好的至少一小时留给自己。此外,降低预期是获得幸福的秘诀。对合作伙伴、伴侣、投资、收益率以及对自己,都要降低预期。只有设定较低的目标,才会不断感受到超预期的幸福和正反馈。当我们看透苦难的根源时,我们可以摆脱苦海。
人往往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即使是像巴菲特这样聪明的人也不例外。然而,如果这个错误会导致严重的损失,我们就不应该再犯了。如果一个小错误无关紧要,那么就不必对自己太苛刻。
芒格建议我们反省错误,但不要后悔。我们需要自己面对自己犯的错误。大多数人的问题在于选择性地遗忘自己的错误。如果犯了一个错误,就记住它,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有很多机会,我们可能看到了,但没有抓住。如果错过了一个机会,又能怎么样呢?这是人生和投资的常态,无法避免。
嫉妒是一种人性。无论多聪明、多高收入的人,都无法完全避免嫉妒。但我们不应该嫉妒别人,因为别人过得比我们好或赚得比我们多与我们无关。可能有些人天生与众不同,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芒格认为愚蠢而勤奋的人是祸害,而聪明而勤奋的人只能做参谋。真正适合做指挥官的人是聪明而懒惰的人。
作者表示自己在2010年通过《巴菲特传》了解了芒格,2011年读了《穷查理宝典》,自称要学习芒格的方法。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他犯了无数个与芒格观点相悖的错误。这是一种很痛苦的领悟。
以上是对《穷查理宝典》和《芒格之道》中内容的更深入的阐述。这两本书中的思想和理论提供了许多关于人生和投资的有价值的观点,对于提高个人的思维和决策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