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叫文叨叨,是一个笔名。根据作者的自我介绍,她毕业于中文系,学校不详,然后从事了五年的图书编辑工作,从基层做到主管。之后,她转行进入互联网头部企业百度公司担任产品经理,但三年后辞职,开始专注于写作和教写作。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作者的名字,也没有听说过她。然而,我认为一个人是否优秀并不取决于我是否听说过她,我的学习原则是向有成果的人学习,而非局限于自己所知的人。
这本书的结果就是作者多年来关于写作心得和方法的总结。其中,作者提出了一种不断自我追问的方法,通过提问和追问,使写作者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这种方法包括三个层次的写作,即信息层、观点层和渲染层。在信息层,写作者能够清楚地传达事实和观点;在观点层,写作者能够将观点和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在渲染层,写作者不仅能够讲清楚事实和观点,还能够从情感上打动读者,引发共鸣。
作者表示,她不会教人使用标题党,也不会让学员学习一些虚无的写作技巧。相反,她提供了这些年来她总结出来的写作逻辑,而我非常认同这种写作逻辑。
另一个结果是书中开篇的学员反馈。这些学员来自不同层次、行业和领域,他们们结合自己和作者的交流收获,以真诚的感受写下了自己的反馈。这些反馈不会骗人。能够得到学员的认同并愿意追随作者,这也是作者的一个成果。
书中教授的方法可以帮助写作者摆脱“自嗨式”写作。所谓的“自嗨式”写作,就是作者自我陶醉,感觉自己写得很好,但却无法触动读者的心灵。如果写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情感的宣泄,那倒也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比如在工作汇报中让领导满意,或者在写故事时希望读者共鸣,或者在写讲稿时希望学员有所收获,那么就必须摆脱自嗨式写作。而要摆脱自嗨式写作,就要做到心中有读者,关注读者想看什么,而不是写作者想说什么。
文叨叨在书中强调,只有心中有读者,才能写出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文章。只有具备交流感的文字才能产生共鸣。
那么,如何做到心中有读者,写出有交流感的文字呢?提问是最好的方式。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读者是谁,他们有什么具体特点。对于一位新晋销冠来说,他可以选择把自己的销售心得与大家分享,但这样只是完成了分享的任务,并没有给听众带来共鸣。相反,通过用户思维,他可以思考听众的需求和兴趣,思考他们想听什么,然后再以此为依据进行分享。
其次,要提供更多的信息,少一些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对比两段文字,可以看到第一段文字充满了感慨,很难给读者传达具体的信息,而第二段文字则更加具体,传递了更多的信息。因此,写作时应该以事实为基础,提供具体的信息,而不是过多地表达个人的情感。
最后,要默认读者不信任,找到读者心中的疑问,一一破解。写作的目的是传递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别人接受并认同。为了做到这一点,文叨叨建议首先默认读者不相信自己的观点,然后找到他们可能存在的疑问,并一一解答这些疑问。通过这种反向思考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与读者建立联系,让他们相信我们所说的内容。
总之,这本书的三个方法可以帮助写作者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关键词是提问和具体信息。通过提问,可以明确读者的画像,写作时有了对象感,并能够更好地回答读者的疑惑。通过提供具体信息,可以让读者更直接地接收到文章传达的价值,从而与他们建立更好的对话感。最核心的是用户思维,只有具备用户思维才能避免自嗨式写作。这种思维需要时间来锻炼,但现在开始也不是晚了。从现在开始锻炼用户思维,摆脱自嗨式写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