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我们需要摆脱世俗的眼光和各种约束,才能真正理解这部作品的经典之处。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抛开现有的文明认知来看待问题,但至少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新奇的思考方向:“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与他人产生联系?”虽然在情感上我们能与他人产生共鸣,但在生理属性上,每个人注定是孤独的个体。正如鲁迅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的情感、思想、意识无法完全融汇在一起,人与人之间只存在着相似性。保罗·高更就是一个充满孤独感的人,在事业成功和幸福家庭中,他仍然感到空虚,一直徘徊在满地的六便士中。直到他抬头看见了月亮,月亮给予了他一种被抚慰的感觉,这些无法言说的孤独感通过他的画作得以表达出来。
高更来自相对正常的家庭,拥有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位和美丽的家庭,六便士对他来说并不算是稀缺的。然而,他选择了追求自我实现,这让他站在了马斯洛需求理论的金字塔尖上,面对着诗与远方的大门。为了追求纯粹,他放弃了家庭、物质需求、道德标准和自我。如果他仍然被世俗的束缚所困扰,有责任心,不自私,那他就无法完全脱离社会对他加诸的符号。真正的率性而为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终极的自由和浪漫。
在阅读完《月亮与六便士》之后,我开始关注高更的画作。他最著名的作品集中在他晚年创作的大溪地岛上。大溪地是他梦中的天堂,没有现代文明的感染,使他的作品与前期的创作完全分离,让他成为真正的高更。
他的自杀未遂后,他的画作才出了名,这或许算是对他抛妻弃子的一种惩罚。希望这样的注解能给普通读者一些安慰。他并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月亮与六便士》也不是关于高更传记的故事,它只是毛姆与高更之间的对话。然而,就像斯特里克兰德一样,高更一直献身于绘画,直到他失明,直到他死亡,也无法停止。我不认为月亮是理想的象征,我更认为它是人类孤独的呐喊。也许这与毛姆和其他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有所差异,但最终我们都会探索生命的意义。
尽管月亮遥不可及,但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在寻找六便士的旅程中,月光璀璨而美丽,值得我们去欣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