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的过程中,我对于死亡世界中的等级差异感到深思。原来就连死后的世界,普通人与富人之间的差距也存在于殡仪馆的沙发和塑料板凳之间。
小说中的主人公杨飞在死后游荡了七天,没有人为他准备墓地,没有人祭奠他……或许以后会有,但现在不是时候。
这并不是网上那些社会新闻的拼凑,它暗藏了余华冷酷与悲悯的情感。
原来每个人的生命都沉淀着痛苦和悲剧,七天的游荡里,所说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与自己有着某种联系的荒诞悲哀。
这种荒诞感可以从第一页开始就被发现……
我收到通知要在早上九点前到达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然而我已经去世,我没有墓地,没有人悼念我,甚至没有一套像样的殓衣,更没有归宿。
主角杨飞在活着的时候,养父得了癌症,某天早上突然失踪。在去世后,他四处寻找父亲,却目睹了无数人间悲剧。余华以水滴般的细腻描绘了这些人间悲哀的场景。
他描述了车祸,一辆车从雾中冲向一堆活生生的声音,那些声音瞬间爆炸,如同沸腾的水。
他描述了火灾,就像是水中的月亮,无论波浪如何拉扯,月亮始终围成一团,荡漾着……
地沟油、强拆、丢弃的婴儿尸体、卖肾……这是一个哀鸣的世界……但回过头来想想,这难道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吗?
可悲、可叹、可怜、可惜的是,这些曾经荒诞又可笑的新闻还不足够荒诞。
余华并不仅仅只是写痛苦。他写到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无奈,也写到了普通人平凡的幸福。
主角杨飞说他情感上的愚钝,就像是门窗紧闭的屋子,我总觉得门前的脚步是路过的。直到有一天,脚步停留在这里……然后,门铃响了。
读完整本小说后,我的心里有些空落落的,但又感到很安宁。
奇怪的是,余华并没有让我一下子难过,而是通过主人公在那个世界中的故事一点点挠我的心,让读者发痒却不敢去挠。
也许生命本就是与苦涩紧密相连的。我们不断受伤,然后痊愈,再受伤,再痊愈……如此循环不已,最终我们仍然选择用爱去对抗虚无。
最后,或许真的会有那么一个地方:水在流淌,青草遍地,草木蓬勃生长,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实,树叶的形状如同心脏,抖动时也跟着心脏的跳动节奏。很多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在那里来来往往。
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愁苦,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那个地方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