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周六),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联合出品方明室Lucida邀请知名诗人、译者、文学评论家胡桑,与《草中鸽》译者庄亦男,以及知名德语文学译者徐迟一起,走进了德语文学大师沃尔夫冈·克彭的巨著“战后三部曲”,倾听作家在历史废墟上的鸣喊。
没能到现场的读者们别担心,本次Highlights整理了“战后三部曲”新书分享会的重点文字内容。
背景介绍完毕,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次分享会上关于克彭的讨论提出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如何了解克彭的作品。在国内,德语文学本身就属于比较小众的文学。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德语现代作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一个群体,但是国内所引进的作品其实比较少。所以在选择翻译的作品时,我们主要是受到了塞巴尔德这位作家的启发。他的作品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我们决定签约出版沃尔夫冈·克彭的作品。我在策划这本书的时候,需要搜寻很多相关的资料,在网络上搜到胡桑老师的贴文,他当时刚从德国回来,就在微博和豆瓣上推荐了克彭的作品。
胡桑本人是克彭的超级粉丝,他当时正在德国读书,读到了克彭的书后非常兴奋,并在微博上宣传和搬运他的作品。他也在同济大学开设了一门德语当代文学课,虽然当时还没有克彭作品的译本,所以他一般推荐读克彭的散文《铁幕》。
庄亦男也是通过胡桑老师的推荐认识到克彭的作品,同时还从德国文学教皇拉尼茨基那里了解到他。
徐迟则提到他在读《草中鸽》之前曾读过克彭其他作品,对克彭的写作语言非常感兴趣。
接下来是大家在三部曲中最喜欢的哪一部。胡桑最喜欢《草中鸽》,特别是其中菲利普和埃米莉亚这一对人物的故事。庄亦男则认为《草中鸽》的故事背景非常好,展现了战后德国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徐迟更喜欢《草中鸽》中的语言和结构,以及其中人物生命状态的清晰表现。
随后是关于虚无主义和作品特点的讨论。庄亦男认为克彭作品中有虚无主义色彩,虚无主义在20世纪的思潮中非常强烈,贯穿了整个文学。但虚无主义并非完全的否定,它也是一种反媚俗的精神。而胡桑则认为虚无主义并不是克彭承认的概念,他把克彭的作品描述为质疑一切的风格。徐迟认为克彭对宗教保有一些认同感,虽然他对上帝有距离,但并没有完全质疑。胡桑进一步补充道在他的作品中,虽然有很多质疑,但克彭对宗教和上帝有一定的认同,他在作品中使用事物的换喻,对神话元素进行反讽,以展现现实的面貌。
接下来大家探讨了克彭作品的新颖之处。徐迟认为克彭的语言风格与传统德国作家有所不同,他的语言更加具有张力,不会像一般的小说家用大量的细节刻画人物。胡桑提到克彭把美国现代主义引入德国文学,带来了一种新的语言风格。庄亦男则认为克彭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语言节奏,节奏错落有致,使用了换喻逻辑和丰富的互文性。
最后,大家讨论了在当下时代重新阅读克彭作品的意义。胡桑认为克彭的作品展现了当代经验,读他的作品能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饱满和真实,认识到生活中的失败是存在的一部分。庄亦男认为克彭的作品在当代有着特殊的意义,能够让读者体验失败的存在,并从中寻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徐迟表示,在当下社会,意识到失败是存在的开始是很重要的,而克彭的作品正是让人意识到失败并从中寻找真实的存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